国产 日韩 一区-国产 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国产 在线 | 日韩-国产 中文 亚洲 日韩 欧美-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

“以人為本”融生態、景觀、健身于一體的濟南“燕山健身廣場”建園實踐

2007-04-09 08:00:00    作者:楊慶緒     來源:園林科技     瀏覽次數:


楊慶緒

(山東濟南市園林局  250002)

 摘 要:位于泉城濟南東部鬧市中心的燕山立交橋環境建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定位于“游園、休閑、健身”;立足于營造自然景觀;著眼于改善環境生態。以大綠量園林植物配置為載體,以健身型公園為主題,合理利用有限空間,化立交橋環境舊“三高”(高粉塵、高噪音、高廢氣)為花園式立交橋環境的新“三多”(綠量多,色彩多,健身多),變城市“熱島”的源頭為水泥構筑群中脫穎而出的一方綠洲,成為省城城市立交橋環境生態建設的新樣板。

關鍵詞:城市立交橋;人居環境;風景園林;植物配置;健身廣場

前言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進程,城市交通流量越來越大,城市立交橋應運而生。它突破了阻滯城市發展的“瓶頸”,最快捷地連接和組織城市交通大道,在構建城市快速交通網絡系統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交通得以改善的同時,由于立交橋占地廣、構筑物體量大、互通式橋座密度高,且完全由鋼筋混凝土構建而成,加之使用期間,上有穿梭的車流,下有涌動的人流,必然產生出一個新的城市“熱島”源,亦必然加劇立交橋周圍人居環境的破壞,成為噪聲、粉塵、廢氣污染的高發區域,其生態領域的負面效應是十分突出的。

  如何讓城市立交橋的生態環境化“害”為“益”,讓占地寬廣、交通功能單一的立交橋下“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進而產生持續的公益作用,這既是當前城市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環境建設和保護面臨的新課題。

當人們對綠色植物在改善環境和生態方面的功能作用越來越信服,對園林綠化越來越關注之際,終于認識到:實施橋下綠化是立交橋環境建設最理智的選擇,也是立交橋占用土地再利用的最佳途徑。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各地在立交橋綠化的景觀模式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尤其是大草坪和模紋圖案曾經風靡一時。實踐表明,單純的草坪和模紋雖有快速覆蓋裸露地面的作用,但其生態效益畢竟十分低下,景觀也比較單調,絕非立交橋綠化景觀和土地利用的最優化。

作為承擔綠化規劃、設計、施工和養護管理的濟南園林,從燕山立交橋所處環境及其圍合區域改造的可行性出發,瞄準生態園林這個大課題,依托“以人為本”這個大理念,抓住人們崇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個大根本,從200310月至20044月,在立交橋下滿目水泥和瀝青的21.6hm2硬質環境中打造出一個生機盎然、綠滿立交、健身休閑的新型主題公園,創出了省城園林綠化一塊新品牌。不僅讓“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周邊單位和居民因飽覽綠色和健身“大餐”而交口稱贊,也贏得了所有在此逗留參觀的各地領導和游客的好評和肯定。

1 概況??水泥群中脫穎而出的一方綠洲

燕山立交橋位于濟南城區東部鬧市中心,因南倚泉城“燕翅山”而得名。是濟南市歷下區政務、商務、文教的集結點,也是連接南北向二環東路和東西向經十路與經十東路的交通樞扭占地。東西長1500m,高差4m,南北長1100m,高差40m,系大型互通式立交橋。橋下占地21.6hm2,以主題公園的模式,修建成“健身、休閑、游園”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廣場,被定名為“燕山健身廣場”。200310月施工,歷時半年,200451日開園使用。整個工程綠化面積占廣場總面積80.1%,栽植各類常綠落葉喬灌木80個品種約49萬株樹,種植白三葉、早熟禾、麥冬等草坪17hm2,修筑健身路徑2850余米。在橋下綠蔭叢中修建了全開放的活動廣場18個,裝置了各類健身器材86件,在東西主橋下面,以橋面為棚頂,綠樹為圍欄,修建了全天候高規格門球場8個,地擲球場6個。整個圍合空間除了“頂天立地”的橋柱穿行于橋下的車行道、人行道、停車場外,其余土地全部為綠色植物和健身活動場地所“占”有。遠觀燕山立交橋,仿佛是被片片綠林托起;近看燕山立交橋,眼前是綠樹、青草、翠竹、鮮花;身邊是門類齊全的健身器材和活動場地。透過路口,樹隙,南眺群山,青黛如煙,恰似燕山立交橋的一面屏風;環視周邊,高高低低的樓群被環繞立交橋的林帶隔離,雖近猶遠。所有進入燕山立交橋的行人車輛,或路過,或逗留,或漫步休閑,或駐足眺望,或擲球于橋下球場,或練拳于“山”間林蔭場地,或于林中捧書苦讀,或扶老攜幼嬉戲于樹下健身器材,……總之,進燕山立交橋,頓失鬧市的喧囂紛擾;入叢枝深處,皆沐浴樹木花草的奇艷清香。雖橋面車行近在咫尺,卻隱隱約約如聞遙遠天籟之聲。中心島仰觀飛流直下,好似瀑從立交橋頂注入;俯看溪水潺潺,慢悠悠繞竹叢深處遁去。雖明知是堆山疊石橋下造景,卻總覺似山高水長,飄飄渺渺如入域外勝境。人們早已習慣,城市立交橋理當為鋼筋水泥鋪天蓋地,未料想,此地水泥群中竟脫穎而出一方茵茵綠洲。古人盛贊江南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未料想今日燕山立交橋,也有這般愜意去處。

2 健身??“運動”融入“自然”的最佳場所

燕山立交橋廣場的建設者深知,時代的發展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生存質量和生活品質的反思和追求。讓“自然”與“運動”和諧共處,讓休閑運動融人自然賞景之中,讓人們對自然和運動得以雙重參與,成為廣場建設體現的重要主題。

燕山立交橋廣場的建設者還了解,燕山立交橋周圍的單位和居民眾多,但供戶外近距離休閑的去處幾近于無。群眾對環境建設的需求就是環境建設者理應實現的目標。省城濟南雖有多處享譽中外的園林景觀,也有堪稱上乘的體育運動場址,但兩者的有機結合尚無先例。基于此,燕山立交橋廣場建設自始至終將“運動”主線與“景觀”主線緊密結合,為居民創造足夠的公共戶外活動空間,合理設計各種運動項目,設置休閑健身活動設施。廣場內被互通式干道自然切割成東、西、西南花園式綠地3大片,東南為保留的購物廣場。每片都有大小不同的活動廣場,林中設有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體質市民的健身需要。廣場及路徑在材料選擇上,盡量減少人工痕跡,健身路徑采用冰紋石與雨花石相間鋪裝,既好看又可作為健身路徑,在行走間實現腳底按摩,還便于聯系各個功能空間。園路兩側不設路牙石,使園路與綠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門球場、地擲球場位于東西主橋下,空間寬敞,兩端有綠林掩護,上頂有橋面遮蓋,燈光照明齊備,場地規范,不受天氣變化影響,可全天候地滿足練習和比賽。人們在趣味中充分體驗健身的快樂,在揮灑汗水的同時,呼吸到林間散發的清新空氣。

健身需要運動,運動需要器材。而健身器材向來都是冷冰冰無生命的硬質材料。但當它置身于林下花叢之中,成為綠色植物的點綴和綠地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時,此時此地的運動氛圍已絕然不同于體育場館的力量角逐,而是人的生命與綠色植物的生命在眾多負氧離子簇擁下輕松地交融和滲透,幾乎就是在隨心所欲的觀物賞景中“玩”出了興致和健康,所以,它深受上至古稀老者下至活潑幼童的歡迎,這就是燕山健身廣場憑借植物優勢融入人們健身需求,吸引人們慕名而來積極參與的獨到之處。

3 濃縮景觀張揚生態呈現園林美景

20世紀末,國際建筑師協會在在《北京宣言》中宣告,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綠色中”,同時指出,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不僅要注重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于人居室外環境”。但是,“現代人居趨勢不僅在于建筑本身,更著眼于環境的利用與塑造”。立交橋,不僅是現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立交橋=鋼筋+水泥的模式已成人們的慣性思維,如何“利用”和“塑造”這一十分特殊的人居室外環境?科學的認定是:園林是塑造人居最佳環境的基礎,舍綠化別無它途。大至國土、城市,中至建筑、交通,小至住宅、社區,概莫能外。燕山立交健身廣場建設認真遵循這一理念,濃縮園林景觀,張揚綠色生態,讓有生命的植物取代立交環境中除交通功能以外所有幾何型僵硬鋪裝,成功地使城市污染高發區的立交橋環境轉化為充滿活力的良性生態綠洲。

31 重塑起伏地形,營造立交“小氣候”

燕山立交橋環境的原始基礎是:四周為稠密的建筑水泥群,立面景觀很差;橋體是大型交叉疊加的互通式立交,交通主體功能必須確保;橋下是清一色水泥瀝青路面,平面基礎很糟(僅對生態而言)。建設者們首先從路面改造切入,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針,采取隨形就勢的思路,本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造園手法,先破路面硬鋪裝,再根據圍合空間“量體裁衣”,依隨自然,做微地形,堆山置石,借外就里,新辟層次疊加的園中園;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盆景微景觀手法塑造山、石、水、樹交相輝映的“山水園”;因勢利導,借景隨形,依照橋下空間漸起漸落的不同高差,選取不同高度的植物疏密間植成自然叢林。微地形的變化豐富了植物景觀的平臺,人工造就若干個略有差別的小氣候環境,讓各種不同類別、不同習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同時又巧借立交橋獨有的各個橋柱在不同方位的組合,形成天然的“框景”,讓本來屬于造園障礙物的立柱變成園林空間組合的“障景”;并將周邊山體,樓宇建筑拉入“框”內成為“借景”的襯物。使得廣場景觀高低呼應,遠近交織,錯落有致,“俗則蔽之,雅則收之”。圍繞東北、西北、西南3處匝道外側30m為界,做成四周高、中間低,外側地形坡度較大內側較為平緩的3個向心型活動廣場,各廣場均被微地形分割,上借立交空間相互呼應聯系,下借橋下各條干道自然隔離,各自為“圈”,互不干擾,形成相對安靜的休閑空間。主橋下的門球場、地擲球場及停車場外側也采用微地形起伏,廣植樹木,成為緩沖隔離帶,將外側車流人流不息的道路與內側安靜的空間分割開來,外面鬧鬧哄哄,里面安安靜靜,夏天外面熱浪撲面,里面涼風習習,冬天外面寒風凜冽,里面冬練活動興致勃勃,實現了“鬧中取靜,溫馨幽雅,回歸自然”的效果。

32 巧用植物造景盡顯自然景觀

森林是陸地生物圈的核心,園林是城市生態的基礎。植物特有的綠色和季相變化更是城市生態不可或缺最具生命力的“活力素”。

植物最能體現自然景觀,燕山廣場建設重在植物造景。

廣場內栽植了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各類常綠、落葉喬木24萬株。且都是原型(形)易地,略作疏剪,全冠栽植。由于注意了科學技術的配套保護和膽大心細的謹慎操作,成活率均達95%以上。從外地引進的一些優良觀賞樹木如紫玉蘭、白玉蘭等也因微地形改造后形成的小氣候而得以成活生長。這不僅使市民提前20年享受到了大樹綠蔭的效果,而且形成了唯燕山立交橋才有的“人在林中走,車在樹梢行”的奇妙景致和游人們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感受。在植物造景中,整體上以喬木為骨架,尤其是高大挺拔的法桐、銀杏、毛白楊、刺槐、元寶楓、白蠟、國槐、柳樹、楸樹、欒樹、苦楝、梧桐、檜柏、龍柏、水杉、雪松,成為分布于綠地各個制高點與高大立交橋相匹配的“標志性”植物,視線通透,速成林蔭;橋體外圍廣植楊樹為主的落葉喬木成“樹陣”或片林,狀如屏風柵欄,形成內外空間的隔離帶,對內圍合空間成每個大景區的背景;對外讓整座立交橋掩映在綠樹叢中。一些亞喬木、灌木如金枝槐、百日紅、紅葉李、合歡、木槿、榆葉梅、冷杉、美人梅、海桐,各種海棠,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大葉女貞、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紅瑞木、連翹、劍蘭、月季、迎春……廣布于林間,或單墩()孤植,或成叢組團,高高低低,或密或疏;彩葉隨處可見;鮮花四季相隨;蘋果、桃樹、柿樹、軟棗等北方特有的水果樹和干果樹也各有一席之地;散立于各個綠地的橋柱被五葉地錦等攀緣植物圍繞,化“灰色”為綠色,既“包裝”了混凝土立柱又擴大了空間綠量,形成了立體綠化;各種適生的宿根花卉,一、二年生的時令花卉,或“無意”地零散分布,或有意地拼圖成畫;花葉繁茂的白三葉取代了北方不易管理的冷季型草坪,成為整個廣場綠地覆蓋面最廣的底色,承擔了“黃土不露天”的重任;活動場地的入口處,一棵迎客松,兩株合歡樹彰顯了“仁和”與“人性”的東方文化內涵;成團成片的竹林讓廣場為數不多但又必須存在的建筑設施隱于其間,移竹當窗,粉墻竹影,使之清幽恬靜;間或點綴幾塊景石,借助于石材自然奇趣的紋理形態,激活了綠地的平板和植物的拘謹,更加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增添了觀賞的興致。……在這里,既注重了每種每株植物長勢形體的精選,使之實現每個景點植物的單體美,更強調了喬灌花草的復式種植結構,使之濃縮了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實現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而且通過自然圍合的手法模糊了自然與人工的界線,整體上予人以清靜的氛圍,歸宿的感受,同時又巧妙地分割空間,借植物形態,色彩和光影產生“動”的效果,給人以詳和親切無拘無束的自由感。中國園林追求的情景交融,“意會”勝于“言傳”的“意境”,在燕山立交廣場得以較好實踐和體驗。

在生態上燕山立交廣場高質量大容量的綠林濃蔭明顯地起到了納涼、滯塵、擋風、減噪、凈化空氣和夏日降溫冬日御寒的作用;也弱化了立交橋下特有強勁的“過堂風”對行人和植物的傷害。就這樣,本應成為城市“熱島”源頭之一的立交橋“污染區”,一反常態變為城市繁華地帶的“綠洲”,制氧送爽的“綠肺”,不可多得的休閑健身場地。同時,一向遠離喧囂鬧市的多種飛禽益鳥,也紛紛投奔昔日避之憂恐不及的燕山立交,筑巢叢林,“落戶”燕山廣場。

3.3 畫龍點睛,匯集園景精華

  橋體中心部位是一個占地約1000m2,形似于“井”字中心但又四面開敞的平地,是燕山立交廣場的“心臟”。橋面是整個立交的制高點,橋下是交通的樞扭地,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車輛行人都與它擦身而過;這里又是燕山立交橋景觀的輻射源,立交橋下東南西北的各片綠地,都從這里延伸出去。橋下有18根支撐橋面的立柱,居全立交支柱體量和密度之最,處理難度較大。但它又是整個燕山立交橋剛性最強最具震憾力的景觀所在地。建設者運用縮微集錦的布局技巧,上頂“天”,虛接橋頂,下入地,據土筑池。因地制宜地做成了假山、疊水、溪流、景橋,栽植了耐蔭和半蔭為主的多種植物,建成了一種獨特的“盆景式”園林景觀。借助18根橋樁的捉對組合,“框”出了不相雷同變幻景致,每換一個角度透視,都折射出一個新穎的畫面。山石居中,軸線分明,溪流環繞,剛柔并濟,疊石重紋理,理水有章法。山,緊湊而不擁腫;石,厚重而不笨拙;水,緩流急泄,聲形并蓄;植物,疏密得當,錯落有致;景橋古樸;松竹梅蘭齊備,有典雅可品;小橋流水俱在,有村風可尋。遠觀,大中見小,幽遠深邃,儼然山水如畫;近看,小中見大,飛流直下,如臨境外山川。尤其是水景的設置,滿足了游人的親水情結,激活了廣場景觀的靈氣,柔化了橋頂和橋柱的笨拙與壓抑,宛若置身于大型“山水盆景”園中。

4 “以人為本”于細微處為民謀

  燕山健身廣場環境建設的立足點是便民。人,是廣場活動的主體,人們在活動過程中有各種不同的需求。為此,廣場建設在張揚生態的同時,也盡可能地使各種配套設施完善:停車場、商亭、公廁、座凳、管理房、殘疾人無障礙通道、照明設施等一應俱全。各個活動空間依照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合理布局,小廣場、健身器材場地90?160m2大小不等,地面都用彩色混凝土面材,仿大理石紋理,既防滑又豐富了地面色彩,每個場地都有4?5個出入口,進出疏散十分方便。

廣場的路徑隨地形起伏,繞場地迥轉,既實現了對游人的景觀引導,又方便了游人的出入停留。所有園路和鋪裝均實現防滑無障礙。路徑根據不同坡度設計臺階,所有臺階都按照人們步行的生理特點和最佳狀態建設,控制在13cm高,39cm寬,行走落步非常舒適輕松。同時,在高桿燈下、林間路旁安置了便于游客小憩的坐凳,高42.5cm,寬50cm,人坐上去非常合體解乏。

每個大廣場約1400m2,既方便團隊集體活動,又適合家庭休閑游戲,采用機耕櫻花紅石材鋪裝,簡潔自然,每個健身廣場設一組由紅、黃、藍、綠、黑五色磨光花崗巖形成的奧運五環標志,寓意“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融入群眾健身活動。林間的休息鋪裝利用道路或林間空地拓展形成較靈活隨意的空間,人們在這里可以獨享,可以同樂,林下花叢間的小空間可以靜坐、可以閑聊。分布于東北、西北、西南3個被群林圍合的健身廣場,為人們練太極拳、跳舞、扭秧歌提供了各得其所的空間。細微處,處處充滿人性,活動時,處處凝聚人氣。

5 關于城市立交橋生態環境建設模式的幾點思考

5城市立交橋生態環境建設應納入城市綠地總體規劃,與城市道路綠化景觀一致,融入城市大園林。尤其要珍惜城市用地、科學地利用立交橋下的土地,“以人為本”樹立改善人居環境的意識,進行綠化和建設公園廣場,既可大大減少拆遷費用,又可充分利用土地,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城市綠色景觀。

52 城市立交橋生態環境建設設計應與交通、市政管網的規劃設計同步進行,在總體設計上應具有創新意識。提高立交橋綠地的利用率,使廣場綠地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53 城市立交橋環境建設應堅持生態為主的基本原則,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具有豐富物種和生態環境的園林綠地系統。

54 城市立交橋環境建設應突出功能特色,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避免千橋一面。

結語

  立交橋建設是城市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和城市發展歷程的忠實紀錄;立交橋環境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和標志;立交橋形象在于“以人為本”,營造最佳人居環境;立交橋環境建設重在植物為主材,張揚生態,“師法自然”,濃縮景觀。泉城燕山立交橋健身廣場以它近兩年的施工建設與養護管理的實踐和群眾贊許的口碑,忠實地紀錄了這一環境建設的歷程和形象品牌的確立。其亮點,即在于此。

     

1]孟兆楨.人居環境中的園林.《中國園林》2005(1)56-58

2]莊偉.上海城市立交道路綠地景觀設計初探.中國園林,20052

3]培根等.城市設計()ED

4]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

 

編輯:adm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av| 777天堂麻豆爱综合视频| 山外人精品影院| 深夜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片| 免费看黄a级毛片| 撕开奶罩揉吮奶头高潮av| 男女同房做爰爽免费|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人妻噜噜|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五月天激情国产综合婷婷婷|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红桃小说| 精品欧美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精彩视频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色欲av亚洲一区无码少妇|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 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岛国|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网站大全|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九色|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三|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丰满的少妇xxxxx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