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免費西湖”說開去
2008-03-06 17:58:15 來源:中華紡機網 瀏覽次數:
就在許多景區門票“漲聲一片”的時候,杭州西湖卻開始免費對游人開放。從直觀上來看,免費則意味著失去門票收入,是經濟的一大損失,但據統計,從2002年開始,杭州市免費開放西湖景區,雖然每年少了門票收入2530萬元,但由此帶動杭州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上百億元。政府雖然宣布西湖景區免收門票,但同時對西湖景區周邊商業網點進行經營權轉讓,不僅補貼了風景園林的維護成本和建設費用,還使景區管理部門增收逾億元。這一經濟現象很值得人們深思。
我們知道,風景名勝只所以有名,受到人們的喜歡,除了它的景觀獨特外,還在于它的人氣旺,也就是說,因為去的人多了,所以才有了名。那些追求門票漲價的景區,一旦漲幅過高,讓人們難以接受,就會把許多游人拒之門外,隨著游人越來越少,景區則會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景區的名氣也會隨之滅失,最終可能會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現象。
從另一個方面看,盡管眾多媒體贊揚免費西湖“不賠反賺”的經驗,可很少有城市和景點移植“免費西湖”的做法。個中原因,除了一些景區對發展現代旅游業還缺乏認識,把旅游簡單認同于開發景區、坐收門票,看不到它能帶動餐飲、住宿、交通、文化等服務行業的“酵母產業”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政府的協調引導,缺乏“大經濟”意識。
風物長宜放眼量。“免費西湖”告訴我們,在發展經濟中,必須要處理好大局與局部的關系,處理好給予與索取的關系,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要拋棄那些“孤軍深入式”的狹隘經濟觀念,要做到大局意識,立足長遠,相互協調,共同促進,這樣才能保證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