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預訂10萬株苗,這樣的訂單并不多見。最近,上海一個規模不算太大的苗圃就遇上了這樣的好事。
現在,張學森70歲、金友祥70歲、柳燮昌60歲。1997年,他們共同看好一種苗木,十年的“闖關”之路由此開始。
當年9月,在江蘇一家廠區里,幾株獨特的苗木引起了原上海市嘉定區市政園林管理所張學森和他的同事金友祥的關注。雖是深秋,但苗木長勢健壯,樹形豐滿,葉色鮮艷。
它就是目前在道路綠化、景觀綠地及鹽堿地造林得到應用并獲好評的金冠柏。“寶塔狀外形,葉色四季變化,香味獨特,這是個難得的樹種!”從事多年園林工作的張學森敏銳地判斷。
隨后他倆又和上海匯龍潭公園的柳燮昌多次到這家工廠深入考察。他們認為,金冠柏冬季金黃色、春秋淡黃色、夏季綠色,將是公路隔離帶、風景區美化和公共綠地綠化首選的針葉彩色樹種,發展前景廣闊。
“我們決定擴繁時,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張學森滿懷感慨,對于當時的苗木界來說,金冠柏太陌生了,很多人只是對這種變色柏非常好奇。
沒有任何背景資料,一切都是空談。要想繁殖,必須掌握它的生長習性,這是他們需要闖的第一關。于是,查資料、翻文獻等摸底工作開始了。他們聯系專家,查閱大量的日本專業刊物,兩個月時間,終于摸清了金冠柏的“家底”,給后期繁殖提拱了依據。
在繁殖試驗中,問題出來了,金冠柏只能扦插,生根慢,需半年時間。但他們不斷嘗試,溫室改造、基質選擇、自制外源激素配合液等,一遍遍在自己的“土溫室”中試驗,終于找到了一整套繁殖金冠柏小苗生根率超過80%的技術,并開始陸續向市場供應小苗,成為長三角地區金冠柏種苗供應的基地。
繁殖關過后,問題又來了。他們發現金冠柏在國內種植極為有限,在其他地方行不行?表現能否穩定?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張白紙。于是,復雜繁瑣的引種試驗工作開始了。
5年來,為畫好金冠柏在國內的適生布局圖,他們經常外出考察選點,先后在安徽、山東、河北、陜西等地設點試種,觀測苗木長勢、適溫性、耐鹽抗堿程度及綠化效果。每到一處都認真記錄存檔,為以后的推廣做足“功課”。他們通過這些“觀測點”的數據確認,金冠柏能在黃河以南地區安全種植,長勢良好。
目前,他們生產的金冠柏工程苗在上海南匯臨港新城pH值8.5以上、含鹽量1.5‰以上重鹽堿土和崇明生態島濕地等地得到應用,綠化效果表現出眾,獲得了應用部門的認可。
現在,公司共有20至40厘米的金冠柏種苗200余萬盆(株),1至3米高的綠化工程苗30余萬株。“近兩年,金冠柏已經為更多的生產企業和應用單位所熟悉,我們的苗子一直供不應求”。金友祥說。
今年初,江蘇沭陽和南通兩家園區都要建設彩色樹種專業園,經過實地考察后,決定以金冠柏為主栽品種,并訂購苗木10萬株。
三位老人的公司名為上海樂業。他們說,引進消化、選優培育新的苗木品種,對他們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業。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