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園林赴德“試驗”
兩項大規模的中國藝術展事從前日起在德國開幕。記者從中國美術館獲悉,由館長范迪安擔任主要策劃人的這兩大展覽分別選取了中國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水墨和園林作為展示主體,展覽分別命名為“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及“水墨新境:活的中國園林”。據悉,這是中外美術交流史中,首次在博物館層面進行水墨園林藝術的探討。該展覽與美術館即將結束的《格哈德?里希特展》以及《靈動的風景:穿越德意志藝術時空》相互呼應。在同一時段內如此密集地舉辦藝術展覽,這在中外展覽交流史上也前所未有。
范迪安館長赴德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選擇在德國辦展可以看作中德雙方藝術界以這樣的方式為中國奧運喝彩。特別是德國繪畫從古典時期形成的注重精神性表達的傳統,繪畫中特有的抽象意味,一直以來得到中國藝術家們欣賞和借鑒。“雖然水墨畫是用中國傳統的筆、墨作為媒材,但是畫面中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描繪,相信可以與德國藝術家們產生很好的溝通。我們經常評論中國畫是‘寫意’的,其實翻譯中對應的一詞就是‘抽象’。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認為,在德國舉辦的水墨展將是一種試驗???如果如此有抽象傳統的觀眾們都不能理解中國水墨畫中的意境,那中國繪畫藝術走出國門恐怕也只能成為一種想象。”
記者獲悉,“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分別在柏林亞洲美術館和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同時舉辦。其中,柏林展場為第一部分,主題為水墨藝術中的“都市與人”,集中反映了當下中國社會變遷,特別是大都市中人的千姿百態,來映射人與“第二自然(都市)”的各種關系。德累斯頓展場主題為山水情懷及水墨媒材轉化,對“第一自然”的眷念和熱愛在這里的作品中得以體現。在“活的中國園林”中,中國藝術家并不試圖復制自然,相反,他們以中國園林中的元素為靈感源泉,努力創造出一種恰如“理想”的景觀???利用富于象征意味的園石、山嶺、水體、樹木,以及它們文化脈絡間的聯系,藝術家們為“人”在現實世界和心靈投影間找到了休憩的中途。屆時,易北河畔的美術館和室外展出空間自身變成一座生動的“中國園林”。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