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是北京花卉產業的深入發展年,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專業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培育知識創新點、尋求國際市場和對外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花卉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北京花卉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并逐步得到政府高度重視,以及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振興農村經濟,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加速生態建設和休閑觀光業建設,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視花卉業的發展,把花卉列入了北京現代農業“221行動計劃”,圍繞綠色奧運、產業升級、農民致富,通過摸清花卉資源和市場兩張底牌、構筑科技和資金兩個支撐體系、搭建花卉信息平臺,全力推動花卉產業高效、健康、快速地發展。
北京是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人口密集、文化氛圍濃厚,政治活動和國際交往頻繁;在京的外國使領館、外國公司駐華辦事機構等達6000多家,星級賓館飯店數量居全國第一,對花卉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北京花卉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市場、人才、資金優勢和發展空間,為推動北京花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到2007年底,北京市有大中型花卉企業和生產基地190余個,花卉從業人員3萬多人。北京市花卉生產面積5.4萬畝,其中露地生產面積4.1萬畝,現代智能化溫室1185畝,日光溫室、大棚5580畝,組培室63720平米。全年生產鮮切花4964萬支,盆花6562萬盆,觀賞苗木2160萬株,實現產值7.3億元。花卉產業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北京現代花卉產業的新特點已基本形成:
花卉生產區域化
在花卉產業的大發展中,北京各區縣也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卉生產格局:以昌平區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順義三高科技農業試驗示范區、豐臺區花鄉、大興區黑垡等區域為典型,近郊花卉產業發展的區域集聚效應逐步增強。延慶縣等山區形成了球根花卉種球生產、功能性花卉及干燥花原材料生產集聚區;昌平區等郊區利用現有技術和基礎設施初步建立了現代化花卉生產示范區;海淀區利用研發優勢,形成宿根花卉制種、育種基地;豐臺區等地區利用市場優勢,建成了本市花卉銷售中心和休閑觀光園。
經營主體多元化
北京市從事生產經營的花卉企業達5000余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其中直接從事花卉生產的企業190多家,國有占25%,集體占25%,民營占46%,外資占4%。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或生產面積45畝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達42家,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和農戶等多元化發展局面。
花卉品種多樣化
多年來,北京引進、繁育、生產、推廣的花卉品種達到數千種,盆花成為優勢產品,占總產值的43%。其中高檔盆花火鶴、蝴蝶蘭、鳳梨、一品紅等為主,切花生產以月季、百合、切花菊為主,矮牽牛、鳳仙、長壽菊等花壇花卉品種已廣為栽培;種球種苗、盆栽綠植、工業用花及深加工產品、仿真花、花灌木、花肥、花藥、花器等也得到相應發展。切花菊、火鶴、蝴蝶蘭、馬蹄蓮、干燥花等,逐漸步入規模化、系列化生產,形成北京市的特色花卉。
銷售市場網絡化
北京市的花卉需求, 集團消費、市民消費、城市美化各占1/3,花卉已經成為社會活動和居民日常消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花卉消費帶動,花卉市場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北京市花卉營銷網點達1500多個,總經營面積達11.8萬平方米,其中經營面積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花卉交易批發市場22家,萊太、玉泉營、亮馬河等是全國重點花卉交易市場;花卉營銷形式呈現多樣化,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交易方式進入花卉流通領域,既活躍了花卉貿易,又增強了對周邊地區的交易輻射能力。北京,已成為全國花卉產品的集散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鮮切花匯集在萊太花卉市場進行交易后,通過批發商發往全市1500多個銷售網點及周邊省市,年鮮切花批發量高達4億多枝。在京南四環花鄉,集中了九家盆花批發市場,北京市花卉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
貿易交流國際化
北京因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從事花卉貿易的公司達30多家。全國各地的名優花卉通過北京發往外地,花卉出口逐年增長,據統計,2002年前,北京蝴蝶蘭以進口為主,經過短短的幾年發展,種苗除滿足自給外,僅蝴蝶蘭、卡特蘭等熱帶蘭種苗出口數量就達1200多萬株,種苗出口到荷蘭、美國、日本、韓國等13個國家,其中出口到荷蘭的最多。
科技支撐特色化
北京是全國花卉科技成果研發中心,科研院所云集,科技人才薈萃,占全國70%以上的科研成果,為北京花卉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北京市花卉科研單位和企業在新品種選育、引進,傳統花卉的產業化研究、推廣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成果。“科技興花”,帶給北京花卉產業新的發展理念。一些高新科技成果落戶生產企業,形成了科研、生產相結合的科技體系。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蝴蝶蘭、熱帶蘭等南方花卉品種已順利實現了北方栽培。紅掌、鳳梨、竹竽、彩色馬蹄蓮等“洋花”紛紛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紫花地丁等鄉土花卉實現了商品化。“南花北移”、“洋花國產化”、“鄉土花卉商品化”不再是一句空話。
北京以舉辦奧運為中心,全力推動花卉產業做大做強。積極促進北京市花卉產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小而散”向專業化、規模化轉變;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傳統花卉業向現代花卉業轉變。隨著北京市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滿足首都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北京正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大力開發和拓展郊區農業及花卉產業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態功能,以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和消費者的多層次消費需求,更好地實現城鄉融合,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2008年,圍繞著奧運會,將會有一系列的商業和政治活動,北京,將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而前進中的北京花卉業也將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堅信,走向現代化的北京花卉業一定會迎來世界的喝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