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萊州市宏順梅園總經理朱志奇
經多年努力,山東萊州市宏順梅園不僅產品多次在各類梅展中獲獎,“萊州梅花”也打出品牌。其總經理朱志奇提起梅花就眉飛色舞,日前,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四大招數”。
第一招擴展品種
老朱從1998年開始種梅花。當時萊州雖種梅歷史悠久,但品種單調,優良品種少。考慮到沒有足夠的品種,就談不上產業化。他首先從當地收集的13個梅花品種中篩選,淘汰了花形花色老化的品種。同時,從北京、武漢等地引進梅花。
為了使這些品種在當地成功繁育,朱志奇不僅請教專家,還努力鉆研書籍,潛心學習梅花的嫁接、修剪、栽培、管理等技術。如今,他的梅園已擁有梅花優良品種139個。
第二招種植增量
朱志奇的梅園起步時只有30畝,梅花產量很低。在實踐中他認識到,只有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才能形成產業優勢,實現產業化。
于是,他適時增加面積,2001年增加到80畝,2003年增加到130畝,如今達到180多畝。梅園的產銷示范效應,還帶動了鄉親們種植梅花。
老朱幫助大家具體從兩方面下功夫。一是手把手傳授技術。有位鄉親承包了300畝荒山,老朱耐心教他育苗、嫁接和管理技術,結果他第一年種了3萬棵,成功后,第二年種了5萬棵。二是幫助鄉親打開銷路。為了把梅花賣出去,老朱充當起經紀人。特別是對年齡較大的農民或交通運輸不方便的地區,他都用車先把梅花運回自己的梅園,然后再推銷出去。
第三招緊貼市場
朱志奇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開發品種,組織生產。一開始,他的產品只做盆景,生意不大。后來他發現社會上對梅花的應用范圍非常廣,需求量很大。于是他下氣力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品種,并組織規模生產。
他推出的園林綠化式、行道綠化式、園林造景式、生態建園式等品系共100余個品種,深受市場歡迎,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現在,僅宏順梅園,年銷綠化用梅花就達50萬株,梅樹大苗4萬余株,盆景8000余盆。
在拓展市場過程中,老朱十分注意服務,處處為買家著想,幫助他們解決在儲運、養護等方面的困難,并把梅花習性和養護知識印成小冊子發給客戶。他牽頭成立了市梅花協會,及時向大家傳遞市場信息,指導他們瞄準市場種梅花。
第四招科技助力
老朱心里很清楚,要把一個產業做強做大,沒有科技的支撐是不可能的。他以大專院校為依托,拜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花專家陳俊愉,華中農業大學王彩云教授為師,向他們學習技術;又專門去韓國考察,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
為了更好地讓培育梅花的工作走上科學軌道,他成立了“宏順梅花研究所”,加強與科研部門的聯系和合作。記者在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看到,名為《古樁盆梅嫁接與花期調控技術探討》的論文,作者就有朱志奇。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