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林科所通過播種、扦插、嫁接、組培等手段開展全方位的繁殖技術研究,成功突破國家重點一級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的繁殖難關,獲得鵝耳櫪組培小苗和原生母樹本砧嫁接復壯后代。日前,該研究成果已由浙江省科技廳委托市科技局通過驗收。
普陀鵝耳櫪為我國特有種,產于舟山群島普陀島。由于植被破壞,生境惡化,僅余一株保存于該島佛頂山。據舟山市林科所教授級高工、該課題負責人俞慈英介紹,普陀鵝耳櫪因開花結實期間常受大風侵襲,結實率很低,更新能力極弱,樹下及周圍不見幼苗,再加上人為干擾、自身生物學及遺傳特性等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普陀鵝耳櫪瀕臨滅絕。從2000年開始,舟山林科所聯(lián)合省內多個科研機構開始對普陀鵝耳櫪的保存與繁殖利用技術開展研究攻關,從繁殖生物學、遺傳多樣性、環(huán)境影響、人為干擾等多方面研究分析入手,揭示了普陀鵝耳櫪的瀕危機理,并突破了繁殖難、成活率低的瓶頸。據了解,目前該項人工扦插繁殖技術已申請了兩項國家技術發(fā)明專利,人工繁育使得普陀鵝耳櫪的最高成活率達到了89.5%。課題組自2000年以來,共成功培育出普陀鵝耳櫪苗木一萬多株。
俞慈英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繁殖工作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普陀鵝耳櫪的總體數量還很少。當務之急就是與相關部門合力建立資源保護庫,使這一稀有品種得到有效保存,并通過逐步的引種馴化,使其最終能夠應用到現(xiàn)代化園林建設中來。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