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蘇泰雕塑名作“落戶”上海藝博苑
8月初,史上最大規模的達利作品展亮相上海美術館,引發觀眾參觀熱潮,僅5天接待觀眾1.2萬人次。而今,欣賞達利大師之作又添一個好去處:“新虹橋?上海藝博苑”。2009年8月27日,由長寧區政府虹橋辦、上海藝博會、虹橋經濟開發區聯合打造的雕塑主題公園:“新虹橋?上海藝博苑”正式亮相。
老百姓天天看藝博
一年一度的上海藝術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12屆,舉辦地就是新虹橋中國花園一路之隔的世貿商城,未能在藝博會上成交的參展雕塑,一般情況下會撤回藝術家的倉庫束之高閣。尋找一個不僅讓海內外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可以長久存放,又能讓市民隨時可以觀賞的地方.便是虹橋辦創意的初衷。經過三方近半年的磋商,最終形成了一個三方合作協議,協議核心內容是既可以讓藝博會撤展作品進園續展,同時利用藝博會與藝術家廣泛的聯系的網絡,吸納愿意加盟“藝博苑”的雕塑家作品入園展覽的方案,方案一經公開便得到的海內外藝術家的積極呼應。
首批進園的作品16件,不僅有世界級大師的作品,如西班牙達利的《時間的輪廓》,法國雕塑協會主席蘇泰的《仕女系列》,還有一批國內新銳雕塑家的代表作,如布楚的《匍匐的土地》、孔武戰的《悄聲傾訴》、蕭長正的《五十知天命》等,按照主辦方的統一籌劃,常年展作品可陳列20件。
大師之作與公園風景融為一體
新虹橋中心花園地處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塊,在延安西路、虹橋路和伊犁路相匯交的三角地之中,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由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加拿大實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現代設計集團和上海園林設計院聯合設計,總投資2億多元人民幣。
新虹橋花園引進了園林先進思想和風格,造景以植物為主,植物配置以喬木為主,綠量充足,喬、灌、草的比例合理。以不同高度滴落的水溪、湖泊和不同寬度的彎曲道路把整個花園串聯起來。在園中還有幾處不同高度的山坡,在山坡和道路旁引進許多大樹,使花園顯得更加粗獷、流暢、活潑。首批入園的16組雕塑,包括有青銅雕、石雕、玻璃鋼雕、不銹鋼雕等,雕塑與公園風景融為一體,令人賞心悅目,充分體現了園區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 ”的主題。
為世博后留下“作品”
藝博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天起,“新虹橋?上海藝博苑”既是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分會場,又是一個面向廣大市民群眾常年開放的露天藝博展。新虹橋中心花園不僅免費提供展覽,提供人防安保和清潔維護,還將投巨資安裝技防設施。
據虹橋辦負責同志介紹,長寧區迎世博的城市景觀建設中有幾項重點工程,除“新虹橋?上海藝博苑”外,還有愚園路近代歷史風貌街區的保護整治、“蘇州河老印象”開發等。把迎世博作為推動區域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契機,不僅要做涂涂刷刷的“表面文章”,更要扎扎實實做出幾件可留給世博后的“作品”。
編輯: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