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桉樹對西南大旱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2009年秋季以來,中國西南地區降雨少、來水少、蓄水少、氣溫高、蒸發大、墑情差,致使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5省份遭受旱災,6130多萬人受災,對群眾生活、工農業生產包括經濟社會發展都造成了嚴重影響,損失十分嚴重。自2003年以來,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西南大面積種植速生桉樹。這種桉樹吸水性高,吸肥力強,對其他的植被具有排斥性,大面積種植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分的能力很差,土地表面板結,甚至出現土地沙化現象,桉樹下寸草不生,而種植過桉樹的土壤無法再種植其他植被。由此帶來的生態破壞與氣候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廣泛流傳著速生桉樹是西南大旱“罪魁禍首”的說法。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貴州考察(新華社發)
我國西南的干旱至今未有緩解跡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長時間大范圍的干旱?從目前的情況看,氣候專家大多認為,高溫少雨是出現干旱的直接原因,但又是什么造成高溫少雨的呢?個中原因眾說紛紜。
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研究員王勁松表示,去年6月以來,中東太平洋海一直增暖,處于厄爾尼諾狀態,這種海溫異常影響印度季風減弱,導致西南干旱發生。去年入秋以來,西南氣流偏弱、水汽輸送少造成降水偏少、氣溫偏高,這是云南等地產生持續氣象干旱的直接原因。
“高溫少雨是西南地區出現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從大氣環流形勢看,入冬以來,南支槽偏弱,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比較弱,致使水汽供應不足,加之南方地區氣候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響應滯后,西南地區容易出現氣象干旱。
四川省氣候中心主任馬振峰則認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響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積雪少,高原熱力因素好,影響省內出現干旱。另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向東走,將熱帶水汽帶走,導致我國東部降水較多。與之相反,熱帶水汽減少,由南方進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此外,在論壇上一度廣泛流傳著速生桉樹是“罪魁禍首”的說法,網友的評論眾說紛紜。近日,這種言論已經引起部分媒體的關注,齊魯晚報派出記者進行深入探訪,很多當地種植者表示沒有明顯跡象表明這次干旱與速生桉樹有直接關系。很多專家認為單一樹種的大規模種植,經濟利益是明顯的,生態遭破壞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究竟能不能說是桉樹的大規模種植導致了旱情,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
媒體報道
西南大旱追問:7000萬畝桉樹是“抽水機”? | |
|
關于部分重災區因為政府大種桉樹引發的“人禍”爭議也蔓延開來?!度A夏時報》記者奔赴云南、廣西等桉樹種植主要基地,采訪發現,始于2003年的那場經濟利益刺激下的全國大種桉樹高達7000萬畝潛伏巨大后患,大規模濫植的桉樹正在讓環境付出慘痛的代價。 【詳細】 |
速生桉樹是西南大旱的罪魁禍首嗎? | |
|
西南大旱,有觀點認為桉樹是“罪魁禍首”。事實上,業界對于桉樹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 那么,桉樹是否會致旱?桉樹種植對當地生態到底有何影響? 或許桉樹是否致旱只是表象,轉變多年來對土地資源環境的掠奪式開發才是關鍵。 【詳細】 |
桉樹被指引發西南大旱 官員稱說法偏頗 | |
|
在西南省份大面積種植的桉樹,成了眾矢之的。桉樹生長極快,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豐厚的經濟回報。人們不禁要問,它憑什么能長這么快?在“長得快、回報高”的背后,是否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