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意見:突破立體綠化的瓶頸
根據一項墻體綠化與建筑節能實測結果顯示,有建筑物墻面綠化的建筑,室內空氣溫度較無綠化建筑物室內溫度低約3℃至5℃,空氣相對濕度可提高10%~20%。圖為工程人員正在給貴陽市金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穿上“綠色外套”。據介紹,這是一種垂直綠化技術。首先在方形模塊中種植保水度較高的植物,成活后,將綠色模塊一排排固定在外墻上。這件“綠衣”的背后設有滴灌系統,自動為植物提供養護,而略微傾斜墻面也能讓“綠衣”隨時享受自然雨露的照顧。
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一種新型的城市綠化方式立體綠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立體綠化的發展實況如何?與國外相比存在哪些差距?發展的瓶頸在哪?
立體綠化國內風行
今年4月7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2011年推進重點改革任務等事項。會議研究了《北京市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工作意見》。意見提出將在“十二五”時期大幅提升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發展水平。會議認為,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工作符合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實際,值得大力提倡。
另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11年北京將推廣立體綠化,完善城市空間景觀。
不久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園林綠化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原副局長、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首席顧問王孝泓表示,上海市計劃“十二五”期間新建立體綠化150萬平方米,其中屋頂綠化100萬平方米。
浙江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發文,要求做好今年春季綠化工作,其中屋頂綠化被列為三大工作重點之一。通知要求每區新增屋頂綠化兩萬平方米,共增加10萬平方米。
除了一些屋頂綠化先行城市,立體綠化建設也正在其他大中城市有力展開。
福建泉州市按照“城市建設管理年”的安排,在中心市區充分利用一些橋柱、單位圍墻、公共陽臺等空間,今年將完成200處的城區立體綠化。濟南今年計劃建設屋頂綠化5萬平方米。
北京屋頂綠化協會會長譚天鷹表示,從當前一些各地出臺的規劃可以看出,各地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
與國外相比顯差距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立體綠化是現階段城市綠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在日前舉行的2011種植屋面技術分會年會上,專家普遍認為,種植屋面已成為擴大城市可視綠量,提升城市美感、優化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最簡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悉尼大學博士邢棟介紹說,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用來規范屋頂綠化發展,促進屋頂綠化普及。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更是把屋頂綠化作為綠色建筑或者可持續建筑評選中一條重要的標準,通過獎勵和強制執行兩種途徑,使屋頂綠化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
業內人士表示,在我國,立體綠化倡導多年,雖然對于城市立體綠化良好、不可替代的生態環境效應早已盡人皆知,但從城市發展理念的角度來觀察,不能不說國內外差距尚存。2011種植屋面技術分會年會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楊志華處長介紹了北京市屋頂綠化發展面臨的六大問題,其中,三項涉及政府管理規劃:各部門尚未形成聯動機制;缺少總體規劃和發展目標;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
另據了解,在國內,成都是唯一一個出臺了不做屋頂綠化就不予受理相關行政審批政策的城市。
“在屋頂綠化建設中,政府部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邢棟看來,國外立體綠化之所以發展成熟,政府出臺的形式多樣的屋頂綠化政策和法律,執行得力功不可沒。
譚天鷹也表示,在我國,立體綠化已經開始在國內城市的各個角落延伸,但并不像國外那樣強制性地要求實施。
政府推動是關鍵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楊志華認為,城市空間立體綠化的發展對豐富城市空間景觀、改善城市生態、降低建筑能耗有重要意義,應該大力提倡。從北京市近年來立體綠化的發展實際來看,要通過建立完善推進立體綠化建設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和部門聯動機制等舉措來大力發展立體綠化。他強調,專項立法是發展屋頂綠化的根本出路。只有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法律的權威性來推進屋頂綠化建設,立體綠化建設才能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邢棟則以美國芝加哥和紐約以及加拿大多倫多屋頂綠化的建設實例提出了國內城市屋頂綠化的發展路徑:政府不一定在前期是倡導者,但是一定是在中期的決定性推手。建立堅實的法律基礎是政府的職責,建立健全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屋頂綠化才能再也有序健康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屋頂綠化在建設和后期維護當中應當明確責任,適當監管。任正施工單位資質、明確施工細節、定期檢查監督屋頂綠化狀況都應納入政府管理內容。
譚天鷹表示,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屋頂綠化協會正在組織制定《北京地區屋頂綠化手冊》,這對促進北京市屋頂綠化的穩步發展,進一步提高屋頂綠化的設計、施工和養護管理水平將是一個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專家呼吁盡快進行古村保護
“湖貝古村舊改引發這么大爭議,說明深圳舊村保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8月23日,在2016首屆中國(深圳)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上,專家呼吁深圳盡快對現存舊村進行摸底分類,作出有區別的保護,為深圳歷史文化載體留足空間。【詳細】
業內專家建議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設就要服從服務于這個導向,堅持完善功能與宜居宜業相結合,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人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詳細】
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成就顯著,城市規劃法律法規和實施機制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詳細】
甘肅出臺《意見》推海綿城市建設 70%降雨就地消納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我省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實現“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凈化”的目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