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當代景觀與城市設計實踐
2 關于桃花源的消失:景觀設計學界目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桃花源消失了,無數的挑戰擺在了景觀設計學面前,事實上不僅僅是景觀設計學,建筑以及城市規劃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桃花源正在消失,對于我們的專業來說,對于所有設計類的專業來說,我們目前主要面對三大挑戰。
第一個挑戰即是環境的可持續問題。
第二個挑戰是關文化身份的認同問題:如果我們失去了文化身份,那民族的存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第三個挑戰是“精神家園的喪失”。隨后我會向你們具體闡述我們是怎樣丟掉了我們的精神家園的。
2.1 第一個挑戰:我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幸存下來嗎?
未來的20年中,我國的13億人口中的65% 都將會移居到城市中(現在的城鎮人口水平為40%), 每年新增城鎮人口超過了全國總人口的1%,這相當于澳大利亞人口的總和。現在,我國662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100個中國大城市處于嚴重缺水的狀態。單就北京而言,其地下水超采量是110%,每年地下水水位都會下降一米之多。
所以,我們能夠幸存下來嗎?
所有的這些情況對于景觀設計專業而言意味著什么?
中國GDP的平均增長率是7%,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為此付出的環境代價也是巨大的,每年因環境衰退而付出的經濟代價也是7-20%。這就意味著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們什么都沒有得到,而且可能虧空了很多。不久前一場不算太大的暴雨就讓整個北京城的交通陷入癱瘓。車成了水中漂浮的船。但是在同一時間,圓明園里的船卻陷在泥土里動彈不得,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不合理的規劃實踐造成的。而景觀設計應該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中堅,因為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是在景觀層面上發生的。但是,遺憾的是,景觀設計并沒有站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上。
因為單一的目的,生態基礎設施遭到了破壞。我們的“所建”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所需”。中國600多個城市中幾乎個個都有這種大尺度的廣場。我們不需要這么大的廣場,這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我們的浪費也是驚人的。我們砍掉了本地的鄉土樹種,種上了昂貴的異國花木,鋪上了花費驚人的草坪。它們每年要用掉大量的水,其修剪整形的費用也是巨大的。這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生存問題、環境的可持續問題。
2.2 挑戰二:我們是誰?
我們的文化身份是什么?拋開對于我們往昔輝煌帝國的崇拜,撥開今日西化的迷霧,中國的文化身份是什么?穿著西服的秦始皇,這不是顯得很可笑嗎?所以我們的身份是什么?我們到底是誰?
80年代開始,中國處于快速的社會與文化的轉型中,中國面臨著文化歸屬感缺失的危機。以前中國的文化身份建立在封建王朝的社會和政治秩序之上。事實上,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被列為國家遺產和世界遺產的大部分建筑時,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這些遺產其實都是皇權下的封建帝王文化的產物。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否定過去的成就,只是我們的確需要問問自己:這種遺產是否還能夠代表當今中國的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的危機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普通民眾和我們的市長。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我們努力建立自己的身份的過程中,我們徹底地丟掉了我們自己的文化身份,因為我們總是試圖模仿一些“人”,我們在通過城市的整形和美容來實現這種“人”的身份。
城市景觀的第一種整形手術:偽裝成古代的西方大帝國。同樣的軸線,同樣的羅馬柱廊。我們試圖效法羅馬帝國的氣派,但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經喪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第二種整形手術即是模仿古代中國的王公貴族。我們甚至把這紫禁城的東西照搬到了現代的城市市,我們試圖找回往昔帝國的輝煌。我們模仿著清朝、漢朝、唐朝……但是現在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嶄新的世紀啊。
在第三種整形手術中我們試圖模仿的是現代西方帝國。在法國建筑師安德魯設計的北京國家大劇院里,人在這幢巨大奇異的建筑面前顯得多么渺小,其巨大的建造成本也可想而知。我只想說這是秦始皇的心態,卻是西式佯裝。當這些人以這身裝扮、這樣的心態俯瞰著整座城市的時候,他們也許忘記了還有多少普通民眾在勉強過溫飽的生活。
2.3 挑戰之三: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現在的中國變得強大、富裕了。但是這些又是為了什么呢?
我的祖母曾經告訴我:一顆樹慢慢地長大,會成為精神,精靈會寄居在漸漸老去的樹中。同樣,蟲魚鳥獸、山水花木也會成為讓我們魂牽夢繞的精神。
我們的父輩們修建廟宇,用以表達對賜予我們幸福安康的祖先的敬重。我們一貫相信是這些精神庇佑著我們的生活,同時我們還相信我們未來的生活需要這些精神的指引。因為這些信仰,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意義。
但是現在,所有的一切面臨消失的邊緣。成千上萬的農民失去了他們的土地,失去了他們的精神寄托。過去的十幾年中,已有四千萬的農民失去了他們的土地,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兩百萬的速度增長著。他們心靈的寄托在哪里?哪里是他們精神的家園?
前科技時代的人們就是靠在“風水”上累積的經驗營建出自己的住處。但是,看看現在,因為控制洪水的需要、單純的工程做法、倉促的城市化進程,河流被渠化了,靈秀的景觀也隨之消失了。
與此同時,物質主義席卷了中國大地。暴發戶們、還有部分不法官員瘋狂地聚斂著自己的財富。去年中國前一百位的富翁中竟有51人之多是房地產界的巨頭。
上述這些就是我們現在和未來所要面對的主要挑戰:生存、環境問題,文化身份喪失問題,還有就是精神家園消失的問題。
編輯:elle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