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蘭威爾島的景觀復興看后工業藝術社區的改造
3 小結與思考
格蘭威爾島的實踐成功在以保護為主體的規劃布局、以大眾藝術為導向的復興模式、以及以文化傳承為切入點的復興策略上。除此之外還表現在對老建筑的再利用、景觀設計的系統性和交通方式的多樣性等。例如,建筑的雨篷、沿街裝飾物等被刷成不同的顏色,反映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綠色代表娛樂、紅色代表商業零售、黃色代表生產、藍色代表水上活動等,從格蘭威爾大橋上俯瞰整個格蘭威爾島時,景觀效果非常壯觀;再如景觀設計中充分利用了場地的濱水特征,從臨水住宅到戲水公園、水上平臺、游艇碼頭以及各種水上體育活動應有盡有。另外包括公共汽車、自行車、小輪渡以及步行在內的多樣化的交通也是格蘭威爾島改造的一大特點。這個多功能交通體系的提出,本意是為了鼓勵大家放棄私人汽車的出行方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島上的交通擁擠。想法挺好,但實際操作效果一般,島上的汽車依然非常擁擠,節假日車流量大時甚至需要義工來指揮交通。
總之,后工業景觀是西方國家對工業文明衰落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提出的系統性對策,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工業廢棄地的再生問題是我國大量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必須面對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的工業化程度高、速度快,在珠三角、長三角等一些地區的某些地方已經顯露出了一些后工業社會的特征,出現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格蘭威爾島的景觀復興實踐作為后工業景觀尤其是后工業藝術社區的經典范例,其以大眾藝術為導向、文化傳承為目的、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發展的復興模式,對我國工業廢棄地改造利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同時這一案例的成功是基于其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技術、經濟背景,對于我國現階段的工業廢棄地而言,建設后工業景觀應采取怎樣的設計方法、實施過程和運營模式還需要依據客觀的分析研究做出慎重、科學的解析與求證。[《現代城市研究》2009(12)]
圖1 后工業景觀分類
圖2 舊廠房變成大眾市場
圖3 格蘭威爾島平面圖
圖4 模型展示海洋建筑公司水泥一零污染生產過程
圖5 國慶節各種街頭藝術活動
圖6 標識系統
圖7 舊時的痕跡
圖8 臨水住宅
圖9 所有人的參與
圖10木器手工作坊吸引游人駐
參考文獻:
[1]丹尼爾•貝爾后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46.
[2]王建國,等.后工業時代產業建筑遺產保護更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賀旺.后工業景觀淺析[D].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4 21.
[4]王向榮,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一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的更新[J]中國園林2003,(31): 11-18
[5]Charles Waldheim, The LandscapeUrban.sm Reader[M],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6.50-51.
[6]格蘭威爾島官方網站,www.granv i I leis land.com.
[7]劉健.城市濱水區綜合再開發的成功實例一加拿大格蘭威爾島更新改造[J].國外城市規劃1999, (1):36-38
作者簡介
楊銳《1979-),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景 觀設計碩士,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講師,南京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景觀都市主義理論與后工業社會的景觀重建。
編輯:elle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