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綠化的三大誤區
如果說園林綠化被稱做“城市之肺”,那么小區綠化就是“居民家園的自然”,居民小區應當是城市人回歸自然的園林式居住區,它的環境應當令人愉悅,應當是充滿人與生物共享共處的自然美。
但在現實生活中,情形往往并非如此,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在小區綠化這一問題上還存在著種種誤區。
“綠化率”還是“綠地率”
說到小區綠化,綠化率、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三個詞就映入了人們的眼簾。
這三個詞都是衡量居住區綠化狀況的經濟指標,但三者的涵義卻各不相同。綠化率是規劃指標,指的是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占地面積的百分比,因此,樹的影子也可算入綠化覆蓋率,所以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做到60%以上。而綠地率是指“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
目前,很多樓盤在樓書或廣告中都經常使用綠化率一詞,但根據園林專家介紹,這是一個不準確、不規范的用詞。在國家關于園林綠化的用語中,準確的應為“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因此購房者購房時需要問清開發商承諾的綠化到底用的是哪一種方式,特別注意不要把綠化覆蓋率與綠化率混淆。
封閉式還是互動式
人與自然的互動,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但我們進入不少小區時會發現,小區草地隨處可見,但是人氣卻不旺,原因是綠地上都標志著愛護草地,請勿踐踏等。這就是因為在進行小區綠化時,重草輕樹,側重以草代木。使久居其內的業主只能遠觀其外難以親近其中。
事實上,大草坪也許提高了綠化率,但是,大草坪也需要高昂的維護成本,幾年后,人工草坪還易退化,一塊一塊變黃枯死。生態的做法應該是,保留原有的大樹,多種灌木,盡量多使用當地的植物品種,提高植物豐富度,調節社區小氣候。所以,對于購房者來說,在了解綠化率、綠地率等指標后,還要仔細考察社區的生態質量。
講究豪華還是追求實用
有的小區綠化過于簡單化,鋪點草皮、種幾棵樹就說是園林,對業主而言這是一種敷衍的做法;有的園林景觀又過分側重觀賞性,貪大求洋;還有的綠化設計過于平面化,缺乏高低起伏的立體空間,顯得單調而缺乏創意。
專家指出,目前一些住宅項目在小區綠化設計與建設方面確實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說“求大”,一味追求大規模大面積的園林景觀、種大樹,其實這樣做對小區內居住的業主而言并不是最好的。太大規模的園林綠化需要花費的維護成本很高,而且園林過多過密有時會給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蟲多、蚊多、落葉多等,因此開發商在選取物種時還必須考慮當地氣候,做到因地制宜,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如何充分發揮居住小區綠化實用功能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小區綠化越來越受重視,一些新建小區都以豪華式花園為招牌來吸引消費者購房。但綠化不是多種草、多種樹這么簡單,而是需要從生態環境品質角度,充分發揮居住小區綠化實用功能。【詳細】
評論:園林景觀設計六大誤區
景觀設計一詞近年來大為流行,似乎已成為城市規劃建設上檔次上水平的一個重要標簽。景觀設計大到城市的總體形象設計,具體到城市節點如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濱河親水空間、街區景觀、街頭綠地、居住區環境設計等等,是人們日益重視環境品質的直接體現。【詳細】
評論:生態文明建設認識存誤區 需正本清源
在當前良好的輿論環境下,生態文明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口中的熱詞。有關生態文明的宣傳很有熱度,也很有聲勢,但應當看到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偏頗,有泛生態化、極端生態主義等不正確的傾向。【詳細】
新加坡明頓苑小區規劃設計
明頓苑(The Minton),在2014年完工,包括10幢15層和8幢17層的公寓樓,總共有1145個單元,其中有24個頂層公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