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文化保護:保護老城要把根留住
老城,往往長著兩張“臉”。
一張是臟亂無序、人口密集、基礎設施落后的“土灰臉”,另一張則是歷史文化悠久、古跡眾多、城市文脈所在的“文化臉”。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老城“土灰臉”經常被人看不慣。一些地方動輒“大拆促大建”,為商業利益出賣地價較高的老城,冠以名曰“改造棚戶區”、“打造歷史文化街區”之類。更令人氣憤的是“打造”完后,還“恢復”些“假文物”充門面、擺樣子,城市文脈多半是如此斷送的。不可否認,南京也有過類似的痛楚,不少市民耳熟能詳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今也只能去記憶的長河里搜尋了。
不過,對于保護和利用老城,南京一直在給力。無論是“建新城、保老城”、在規劃中運用“找、保、亮、用、串”的保護措施,還是秉承堅持“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保護方針,這些都是南京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道路時總結出的好方法、好經驗,也是重慶未來發展中值得借鑒的“真經”。
南京市市長季建業說得好,“要以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確,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把握好這三個“敬畏”,老城保護怎能做不好?相反,倘若放棄了敬畏與尊重,將每一座老城都推倒重來,建成千篇一律的“國際化大都市”,那又何嘗不是一場文化劫難!
敬畏歷史、保護老城,這是為政者莫大的“政績”,也是亟待補習的功課。老城是影響城市長久發展的戰略資源,拆掉容易,讓它煥發青春卻相當困難,這考量著廣大黨員、干部的智慧和勇氣!我想,在城市如此迅猛發展的今天,讓老城的那張“文化臉”露出笑容,無論是南京,還是重慶,都任重而道遠。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無錫榮巷歷史街區鄉土建筑保護探討
無錫是江南地區的典型城市,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同時占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利地形,具有較好的人居環境和較大的農耕利用面積,是歷代民眾安居樂業的理想之地。明正德元年(1506),榮氏家族始遷祖榮清攜家眷自金陵遷來梁溪(無錫),在惠山南、梁溪河北的長清里開荒筑宅,后逐漸形成上榮、中榮、下榮三個自然村落。【詳細】
8月底前上海將對歷史建筑及歷史街區普查
記者從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官網獲悉,今年8月底之前,上海將開展全市范圍內歷史建筑及歷史街區的普查工作。【詳細】
廣州:歷史街區保護規劃出爐
從越秀公園到中山紀念堂,再到人民公園、海珠廣場的約3公里傳統中軸線,不僅凝聚了廣州的歷史,也是廣州山水格局的唯一完整傳統風貌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