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引種過于偏重外來品種,對地帶性物種的重視不足
無論是領導還是綠化從業人員,包括許多市民常常過分欣賞和青睞外來物種,特別是國外觀賞品種,這種觀念對苗木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城市綠化工作者往往過分追求“洋、新、奇、特、快”,淡薄鄉土植物的引種馴化,甚至將鄉土植物視為“土、舊、俗、野、慢”,從而有意或無意地疏遠甚至放棄鄉土物種。外來種的無序引進,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排擠本土植物、微生物和小動物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對野生生物缺乏友好性,不利于豐富生物多樣性格局的形成和構建地域特色的綠地景觀、異種花粉可能導致過敏癥等;而從栽培角度,外來種對肥料、土質、水分的要求高,耗水量大,增加養護管理的投入和成本。
植物原產地與引種地生態條件相似或差異小,植物引種的成功率比較高,若差異過大則難度大,甚至失敗。因此,加強鄉土植物的馴化,篩選適宜的植物品種,并杜絕直接采挖天然樹木,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上海自然分布的種子植物134科、510屬、919種,包括木本鄉土植物46科、164種(常綠種56種,落葉種108種),其中喬木約40種,灌木約100種,藤本約25種。但許多物種并沒有在上海城市綠化中得到普遍應用,如上海非常缺乏常綠闊葉綠化樹種,而鄉土樹種苦櫧(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綿柯(Lithocarpus harlandii)、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大葉冬青(Ilex latifolia)、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柞木(Xylosma congestum)等都沒有有效開發。同樣,殼斗科、山茶科、冬青科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主要建群種,在江浙城市綠化中也沒有得到積極開發利用。鄉土樹種,特別是其中的建群種和優勢種,在營造高效、穩定的生態綠地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