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三千樹木旱死拷問扭曲綠化觀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河南鄭州市魏河沿岸,部分綠化植物無人管護,導致兩年里,3000多棵樹木旱死。眼看著植物被荒草吞沒、奄奄一息,看不到任何綠化的痕跡,附近的市民意見很大。
3000多棵樹木旱死,簡直就是劃在城市肌膚上的一道傷痕。不僅僅是數百萬元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一哄而上的奢華綠化病危及城市環境,損害公共利益。
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只顧大規模引進、種植樹種,而管理沒有及時跟進,一直是城市綠化沖動的頑疾,不僅容易造成樹木水土不服,而且浪費的成本也不少。這種綠化觀的癥結在于,只把綠化當作應景道具和政績工具,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科學、理性的養護計劃,以致盲目種植、消極管理,而對于樹木旱死、公帑浪費的結果,也缺乏有效的問責制度。3000多棵樹木旱死的教訓,應該幫助糾偏扭曲的綠化病,立足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重新審視城市綠化觀念。
北京市在城市綠化中重視雜草土樹的做法,無疑打通了一條綠色的路徑。自2007年起,北京市將近50種雜草和10多種鄉土樹木栽種街道兩側,并且雜草綠化將集中在四環、五環綠化帶外沿,城市河道兩側等五個區域。北京制定的《關于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充分利用野生植被,對待野草不能簡單粗暴地斬草除根。
用雜草土樹來綠化城市益處多。首先,雜草土樹養護成本低,節約水資源;生命力強,耐踐踏;完全適應本地氣候條件,有利于保持城市的自然原生態。這種綠化舉措,能保持當地植物的多樣性。盲目引進外地草木,有可能水土不服,還有可能造成植物侵害。
其次,有利于糾偏高價建綠的畸形綠化理念。充分利用雜草土樹,不僅有利于構筑更為和諧的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而且可以剎住借綠化之名行腐敗之風的現象,節省出大筆資金。雜草土樹綠化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際行動,有利于倡導國人的節約意識,產生良性的社會導向。
一草一木總關情。3000多棵樹木旱死,儼如一場生態災害。痛定思痛,職能部門要力戒片面過分追求應景效果和政績效應的扭曲綠化觀,樹立科學理性的綠化觀念,加強養護綠化的責任心,否則由城市綠化而造成生態破壞,則是得不償失,悔之晚矣。
編輯: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