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樹種為綠化“基礎色調”
成都應該栽什么樹?本土樹種和外來樹哪種該多一些?常綠樹種為主還是落葉樹種為主?長得快的樹多種一些,還是長得慢的樹多種一些?日前,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組織編制的一個規劃確定了這些內容,用“市樹”銀杏、皂莢、黃葛樹、桂花等12個樹種為成都綠化的“基礎色調”。但是,“市花”木芙蓉這次沒有入選種植數量最大的“基調樹種”,而是“退居二線”,僅作裝點、畫龍點睛之用。
12種基調樹 確定為成都“畫底色”
新編制的《成都市城鎮綠化樹種及常用植物應用規劃(2010~2020年)》(試行)涉及到成都市城鎮綠化的喬、灌、藤、竹、草共計335個常用品種,其中喬木114種。
本次樹種規劃在成都首次提出“基調樹種”的概念,即把成都本土特色植被定為基調樹種。“基調樹種種類不多卻是用量最大的,相當于畫畫的底色,是形成城市綠化的基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總工林農說。
《規劃》中確定的基調樹種共12種,分別為銀杏、銀木(大葉樟)、二球懸鈴木、女貞、欒樹、槐(國槐)、刺槐、黃葛樹、皂莢、楠木、木犀(桂花)、水杉。
芙蓉落選 變為“裝點”樹種
《規劃》將出現頻率比較高、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樹種作為“骨干樹種”,包括成都“市花”木芙蓉(又名芙蓉花)、雪松、玉蘭等27種喬木和紫薇、茶花等15種灌木。“骨干樹種是城市最漂亮的樹種,是基礎色調上的裝點,好比畫龍點睛。”林農說。
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曉莉稱,該規劃將木芙蓉列為骨干樹種,仍是將木芙蓉放在很重要位置,而且他們一直在做木芙蓉新品種培育和栽種技術研究,將成都市花推廣下去。
多栽落葉樹 秋冬能透出陽光
成都該以常綠樹種為主還是落葉樹種為主?規劃中明確,原則上常綠與落葉樹種比例建議為6:4,中心城區的常綠和落葉樹種的建議比例為5:5。林農分析說,成都的天然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常綠樹種可多栽一些。但成都中心城區的陽光很寶貴,多栽落葉樹種,在秋冬季節可以少遮擋陽光。
另外,成都市區的風速比較慢,規劃建議在偏東的南北向(成都市主導風向)多栽落葉樹,讓秋冬季節的風更容易流通。
多種本地樹種 限制外來樹種
規劃明確提出要防止外來有害植樹的入侵,限制外來樹種,要讓本地植樹占絕對優勢。在樹種選用上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比例建議為7:3。
林農介紹,前幾年一個冬天,成都的氣溫降到零下幾度,郊區大量的小葉榕死亡,這是樹種選擇的失誤。小葉榕是南方樹種,不適合成都大多數地區。同樣,高山榕以及棕櫚科的熱帶樹種也要慎用。曾經有個樓盤栽種熱帶樹種,寒潮來了,就用塑料布罩起來,可惜還是死了。
在規劃中,小葉榕沒有被選入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但也沒有被完全排除。林農說,在市區庭院中央、背風、向陽的小環境氣候條件下可以生長。
易被大風吹倒 少用速生喬木
《規劃》提到,今后,各類綠地建設,應注重喬、灌、藤、花、草結合,但以喬木為主,喬木覆蓋面積占綠地總面積的70%以上為宜。速生與慢生樹種比例建議為3:7,在中心城區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原則上不采用速生喬木樹種綠化造景,因為速生喬木難以承受大風。要有目的地逐步增加城市大樹、古樹的數量,以傳承和體現成都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
林農表示,這個規劃不是強制性的,需要政府部門加強指導,通過相關規劃設計部門的工作,盡量避免樹種選擇的失誤。按照規劃去實施,成都的城鎮綠化會有更健全的生態,更美麗的景觀。現在成都已經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不久的將來,會向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邁進。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樹種選擇將影響生態效果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創新實踐,有著嚴格的指標考核體系。隨著全國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多個區域的森林城市群計劃都已出爐,這意味著更大范圍、更大尺度的城市綠化行動將要施行。【詳細】
吉林:讓森林走進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金秋時節,景色怡人。在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漫步于山林之間,樟子松青翠欲滴,紅松林壯美非凡,白樺亭亭玉立,完美的森林生態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呼吸著城市中難得的清新空氣,感受著大森林的原始景致,和大自然充分地交融在一起。【詳細】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銀縷梅落戶昆明植物園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工作人員李函潤和魏薇赴江蘇宜興進行銀縷梅的引種和考察工作。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位于善卷洞附近的人工繁育苗圃基地,并奔赴銀縷梅發現地對其野生居群和原產地環境進行了考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