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林業系統已建立起2035個自然保護區,是野生植物就地保護的主體。那么,在確立自然保護區戰略基礎地位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強調“植物園是植物遷地保護的最重要陣地”?請看——
近日在北京植物園舉辦的藍色花卉展讓廣大游客大飽眼福
在普通人眼里,植物園只是休憩游玩之地,“比別的公園多了一些奇花異樹罷了”。可是在專業人士看來,植物園是植物知識科普宣傳和生態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植物學基礎研究和實用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開發利用和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最重要陣地。
今年8月,國家林業局首次召開植物園建設管理與發展座談會。會議明確提出:植物園是植物遷地保護的最重要陣地,在野生植物保護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
建園歷史源遠流長
分屬不同部門管理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具有植物園雛形的國家,比歐洲國家早4000多年。我國歷代建立的諸如“上林苑”、“避暑山莊”等花園和庭園,都為保存植物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我國,以植物學原理和方法指導建立的植物園始于20世紀初,如恒春熱帶植物園(1906年)、熊岳樹木園(1915年)、臺北植物園(1921年)和南京中山植物園(1929年)等。
上世紀50年代是我國植物園發展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其中主要為中國科學院系統創建的植物園。上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植物園迅猛發展,并更多承擔起植物遷地保護的責任。
我國的植物園分屬中國科學院、林業、住建、醫藥、教育等系統和部門。不同部門建立的植物園功能各有側重:以中科院為主的科研部門建立的植物園,以物種保存和科學研究為主;林業部門建立的植物園、樹木園,以物種保存、林學研究和種源培育為主,收集栽培的主要是樹木;住建或園林部門建立的植物園,以植物展示、科普宣教和游憩為主;醫藥部門建立的植物園,主要是藥用植物栽培;高等院校等教育部門建立的植物園,以植物教學、實習為主。
收集保存種質資源
打造遷地保護平臺
每個植物園都是一個植物種質資源寶庫。
目前,我國已擁有近200個植物園,總占地面積約3萬公頃,收集保存了中國植物區系2/3的2萬個物種, 引種栽培了10余萬份維管束植物。植物園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基地。
武漢植物園現收集保育植物資源1萬余種,擁有世界上涵蓋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專類園、世界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華中地區最大的野生林特果遺傳資源專類園、華中古老孑遺和特有珍稀植物資源專類園、華中藥用植物專類園等15個植物資源圃。
上海辰山植物園盡管剛開園7個多月,卻已收集植物9000多種,其中華東地區的植物有1500種之多,是華東區系植物最多的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收集的羊角槭、普陀鵝耳櫪和夏蠟梅等珍稀瀕危植物達到107種,他們的長遠目標是搜集到全球3萬種植物。
對于植物保護工作者而言,收集、保存野生植物只是基礎工作,讓野生植物,特別是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回歸家園、恢復原有野生種群才是更高目標。
多年來,植物園在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說,植物園已成為拯救保護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的“諾亞方舟”。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張希武介紹說,我國植物園體系建設勢頭良好,基本形成了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網絡,已成為我國生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