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反應不同
用常人的標準看,植物是瞎子、聾子、啞巴,在植物與人的互動試驗中,奧格爾發現,其實它們在接收人類的情緒反應時,是極為敏感的。不過,不同的植物對人類情緒反應的程度與方式各不相同。就拿海芋屬的植物來說,有的反應較快,有的反應較慢;有的能做出明確反應,有的則未有很明顯的表示。這是針對整株植物的。單就葉片來說,也是各具特色,個性鮮明,電阻大的葉子特別難合作;水分大的新鮮葉子,試驗效果最好。
此外,植物似乎有它的活躍期和沉寂期,通常只在某些日子的某個時候才能充分進行反應,其他時間則“不想動彈”或“脾氣不好”。為此,奧格爾在另一次試驗中,將兩株植物連在同部記錄儀上。他從第一株上剪下一片葉子,第二株植物對同伴的傷痛做出了反應。不過這種反應只有當奧格爾注意它時才有。如果他剪下葉子后不去看另外一株時,它就沒有反應。這就好像奧格爾同植物是一對情人,同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彼此眼中只有對方,根本不曾留意路人。但只要其中一人注意到別人的存在時,另外一人的注意力也會分散。
千萬別傷害植物的感情
奧格爾還通過試驗證實了另外一點:在同植物進行感情交流時,千萬不能傷害它們的感情。
奧格爾曾經請一位心理學家在15英尺外對一株海芋屬植物強烈示好。試驗時,植物對心理學家的情緒做出了持續的強烈反應,但突然間這種反應停止了。
奧格爾問心理學家,他當時心中在想什么,是否有什么別的想法。心理學家回答說,他那時在拿自己家里的海芋屬植物同奧格爾的進行比較,認為奧格爾的遠比不上自己家的。
顯然,這種想法刺傷了植物的“感情”。在這一天剩下的時間里,它對任何刺激都不再有反應,甚至以后的兩周內,植物也維持這種沉寂狀態。這表明,那位心理學家的比較心理引起了植物的反感。
奧格爾的鄰居名叫伊麗莎白·海倫,她家里種植了茉莉、金蓮花和仙人掌等植物。一天,海倫的朋友薩普萊前來作客時,無意中手碰上了仙人掌,被刺得痛癢不已,于是她痛罵了仙人掌一頓。以后的幾天,只要她看到這盆仙人掌就不斷詛咒它。一個星期后,這盆仙人掌就枯萎了,其他植物則依然鮮活。
既然人可以同植物進行心靈溝通,那么可不可以將自身意念融入到植物之中呢?
早在16世紀,德國有位名叫雅可布·貝姆的方士就聲稱他有這種能力。當他注視一株植物時,可以感到自身意念與植物融成一體,成為植物的一部分,覺得在“奮力向著光明”生長。他說此時他同植物的單純的意愿相同,并且與愉快生長的葉子共享水分。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把植物的意識拔得太高了。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