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 畢節提交“治石”綠色樣本
奇跡,就誕生在貴州省畢節試驗區。
在全國石漠化最嚴重省份之一的貴州省,畢節又是全省石漠化集中分布區域。然而,就是在這片曾讓聯合國專家評價為“很多地方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畢節人在“石旮旯”中種出了一片又一片的綠色。
在攻堅克難中,畢節森林覆蓋率從14.94%提高到目前的40.03%,水土流失面積減少7000多平方公里。綠色畢節已成為與貴陽、遵義并駕齊驅的貴州“金三角”之一。
治石——畢節早已不斷發力
畢節從不缺少與石漠化有關的故事:一位老農開墾了十幾塊地,天黑下時發現少了一塊。原來,那塊地被草帽蓋住了。
石漠化留下貧瘠破碎的土地,更留下貧窮。
人多地少,砍樹開荒——畢節曾陷入“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
據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在畢節地區石漠化土地中,人為因素形成面積曾達784萬畝,占石漠化總面積的74.56%。
畢節從未停下治理石漠化的腳步。
1988年,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建立,畢節就此進入大規模治理石漠化的重要階段。畢節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的3大試驗主題,對治理石漠化進行著不懈探索。
鎖定目標,畢節林業生態建設加快了發展腳步。
畢節地委、行署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石漠化綜合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文件,明確了不同時期生態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建設措施。
林業生態建設治理石漠化的“重量級”機構相繼成立。
畢節地區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等機構相繼成立后,將全區250個鄉鎮林業站收歸縣(市)林業局直接管理,確保了畢節林業生態建設技術力量的統一使用。
2008年3月,國務院批復《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畢節8個縣(市)全部納入試點范圍。
不僅如此。
畢節推出的多種綜合治理石漠化的生態模式,還對全省乃至全國其他石漠化地區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通過多年摸索,畢節創造出“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種地坎樹、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覆蓋地膜鋪毯子,山下搞鄉鎮企業、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綜合治理模式,并在全省得以推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畢節試驗區成立20多年來,共實施造林100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4.94%提高到40.03%,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
不斷增長的綠色,豐厚的回報已在畢節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充分顯現。
截至目前,在耕地減少20%左右的前提下,畢節糧食總產量從103.8萬噸增加到272.3萬噸;城鎮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從697元增加到1.43萬元。據統計,全區僅民營林業經濟實體超過1000戶。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2.3億元改造城市綠色景觀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近日投入2.3億元資金,對城區進行高規格、大規模、特色綠色景觀改造。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