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農民旅游是一個待掘的金礦
“去旅游”正成為一些富裕農民的“時髦事”,農民旅游市場也因此露出巨大的商機。
農閑進城觀光逛廟會
農村游玩市需求大
城市觀光游、大化廟會……今年“十一”黃金周,河池市各地景區紛紛推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活動。大批河池市甚至外地的農民,由此過了一把旅游癮。
除了本地游外,很多農民還紛紛到外地旅游。前不久,在南寧至北京西的旅客列車上,從大化縣上來了3個家庭的旅客,一打聽,原來是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鎮的村民,是去北京游玩的。帶隊的中年漢子告訴說:“這次出游,我是陪父親的,想陪老人到首都去見見世面。”
出外旅游是許多農民心底的夢想。今年,在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鎮等地出現了農民自發組織的旅行團隊,當地人稱“草根旅行社”。組織者平時忙客運出租,遇節日或農閑時節組織旅游。這些“草根旅行社”由于自發形成于鄉村,貼近農民出游的需求,深受農民的歡迎。
旅行社團關注少
農民出游“有市無場”
“農民外出旅游,人生地不熟,會花很多冤枉錢。可旅行社都只面向城里人,在我們農村沒人組織啊!”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經濟能人覃生良感慨地說。
的確,這些年旅游業界大都盯住收益高的高端客源,很少顧及收入較低居住又分散的農民旅游市場。這種定位,決定了旅行社很少去考慮農民旅游這塊大市場。現在的旅行社一般都設在城里,客戶目標都是城里人或機關團體,其所開發的旅游產品也是針對這些群體設計的,旅游產品在供給內容、價格和網絡很難與農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結合。筆者調查走訪中得知,農民出門旅游一般是想到大城市看看熱鬧,到一些傳統景點開開眼界,但這種特色旅游產品,沒有旅行社去很好為農民設計。再就是價位問題,雖然一些農民富裕了,但消費水平總體來說較低,一般都很節儉,在食、宿方面能省則省,旅游購物等“特色服務”難以推廣,這對旅行社來說,自然更缺乏吸引力。
多開發適合農民消費的旅游產品
農村旅游市場期待“量體裁衣”
有關專家認為,農民旅游就人數和潛力而言,市場巨大,即便從眼前來看,利潤盡管薄了點,但可以薄利多銷。最關鍵的問題是,旅游商家沒有開發出適合農民旅游的營銷產品,這是真正制約農村旅游市場打開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力開發農村旅游市場,對旅游業和農民而言,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從目前來說,要想讓富裕起來的農民出游不再難,除了引導城里的旅行社轉變理念、搶抓商機,重點還在于培育出為農民旅游“量體裁衣”的市場主體,降低行業門檻,給鄉村旅游中介服務組織以生存、發展、壯大的空間,多開發適合農民消費的旅游產品,讓廣大農民享受較低價位的旅游服務。如近年來一些鄉鎮開發的組織農民進城觀光游、科技游和工業游,使農民在滿足旅游的同時,開拓了發展經濟的視野,增長了見識。一些農村干部建議,應多成立一些以農民為旅游服務對象的旅行社,對鄉鎮現已存在的“草根旅行社”,政府有關部門應重點做好引導和管理工作,促使其規范健康發展,以滿足農民旅游的需求。
編輯:fengxia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