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間的縮影 羅馬人論羅馬花園
2012-05-17 08:58:00 作者:田甜 劉曉明 來源:《風景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
3 古羅馬花園的起源
現代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古希臘花園或者與后來的古羅馬花園相似、或者與出現在地中海其他地方的綠色庭院花園類似,但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古希臘花園是古羅馬花園和現代花園的原型。由于古希臘歷史學家和詩人對住宅和公共花園的關注度不高,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對希臘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記錄的住宅資料、希臘化時期埃及的紙莎草記錄以及考古遺址進行推斷古希臘花園的形態。相反古羅馬花園在拉丁文學作品中有著詳細的描述,甚至還有一些遺址相對完整的保留下來。例如公元79年特魯里亞火山的大爆發,意大利境內的龐貝和赫基雷尼亞古城被埋藏在火山灰下面,幸運的保留下來了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全貌。
3.1 古希臘對待自然的態度
古希臘無論是不規則布局的雅典城還是規則式的奧林索斯(Olynthos),比雷埃夫斯(Piraeus) 或Kassope城,城市中的個體住宅都是一個挨一個,直接連接到街道。古典時期每一所住宅的平均面積僅有250m2,每一寸面積都很是實用,沒有剩余的空間可以用作花園(圖01)。而且古希臘的庭院里常常鋪設鵝卵石、石板、石膏或是馬賽克,因此這里不可能是花園。更能支撐這一結論的論據是在希臘化時期Pergamon城保留下來的城市管理法律中由于生長的樹木根系會破環由泥磚制造的住宅墻體,嚴禁在房屋旁邊種植任何植物。古希臘衛城作為構成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公共領域,是希臘人生活的場所,其中心就是城市。城內居民的住所緊緊與住宅、祭祀等公共建筑緊密排列;而城外的花園和農場則沿著城墻和衛城邊界自然生長著。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著作中提出理想城市每一處居所、花園、農場的土地都是屬于每一個市民的。無論是建新建筑、改造舊建筑,還是提出新的建筑哲學理論都是為了提升衛城的生活環境。盡管這些理念看起來非常理想化,但在古希臘時期卻是可行的。城外綠帶里有的種植著經濟樹種的花園,其作物銷售的收入被仔細地記錄公共總帳;而神廟花園則種植一些野生植物,同時還包括自然生長的原始森林(圖02)。如果城市領域越大,城市的領導者會規劃更多更大范圍的灌木林、原始森林地、花園以及更多的公共設施。
3.2 古羅馬花園對待自然的不同態度
古羅馬人在住宅和城邦上可以明顯地反映出他們對于自然的態度與古希臘人有著很大的差異(圖03)。古羅馬花園無論是在城市住宅還是鄉村的私人別墅,無論是實用型的還是裝飾型的,花園都是住宅的一部分。例如羅馬龐貝古城中的花園總是與住宅、商店、學校、旅舍、廟宇甚至體育場相連,即便是商業性質的葡萄園、果園、蔬菜園、花園都是在城墻內栽植生長的。而城外往往是墓葬、農場和許多貴族的別墅官邸花園。
羅馬帝國時期沒有真正的中產階級,相反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對于羅馬人而言,花園就是這種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種是簡易的鄉野景觀,另一個極端是繁雜的休閑景觀。前者屬于生產型的廚房花園,呈現原始的羅馬鄉村景觀,滿足家庭自給自足的生活需求。另一種花園是從羅馬帝國共和時期起,羅馬貴族受限于羅馬城內有限的土地,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城外的大片郊野,他們借鑒東方花園的理念,把別墅花園作為一種政治力量的象征,當作是上流社會奢侈生活的表現,體現出他們對大自然的控制(圖04)。
4 古羅馬花園的特點
4.1 古羅馬花園的農業特色
古羅馬時期有許多作家記錄撰寫了有關花園的園藝活動,盡管失傳已久,但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一書中引用的前人有關園藝活動的描繪可以探究出更早時期古羅馬人對花園的認知。雖然從技術上講園藝并不屬于農業,但是古羅馬早期的大部分作家在他們的農業書籍中認為古羅馬花園就是農場或別墅的一部分。古羅馬著名的政治家、監察官老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在他有關宏觀農業的實用書籍《De Re Rustica》中提到“葡萄園和水花園是農場最獲利也是最重要的九大部分之一”[2]。羅馬共和晚期被公認為非常復雜的一部文學作品是由古羅馬著名學者作家拜耳(Marcus Terentius Varro)所著的《De Re Rustica》。書中提出“園藝活動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了娛樂,其余的是為了經濟利潤和游戲經營,而有關養蜂場、魚塘以及鳥園等園藝活動的建議都是針對裝飾型的別墅花園景觀和生產型的利潤場所所具備的園藝要素提出的”[2]。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作家Columella在他有關農業的第十書里也討論了園藝這一主題,這本書暗示了古羅馬花園是有別于其他農業活動的。雖然他在書籍的前言中提到花園里的植物種植主要是生產型,并旨在把花園打造成實用的后廚花園,但是事實上他在書籍里卻更多地利用詩歌的形式描述了許多占星和神話中的花園,以及更多有關別墅外部更廣闊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例如娛樂宮、釣魚池和游戲地等(圖05)。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