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園藝無土栽培發展呈現五大趨勢:栽培技術創新明顯、自動化水平逐步提高、機械化范圍日益擴大、節能需求更加迫切、環境調控更加精準。具體表現為新品種、新基質和新栽培模式的不斷涌現;由單一自動化向集成自動化延伸;由育苗階段到栽培管理、成品采收、包裝、植保等過程的機械化操作加強;太陽能、新型覆蓋材料等節能產品的開發應用;軟件升級、自動控制設備精準化。
以下分九方面來簡析無土栽培技術發展趨勢將帶來的變化。
1、設施標準化和大型化發達國家的生產型溫室正不斷向標準化、規模化與大型化方向發展,大型溫室設施具有投資節省、土地利用率高、室內環境相對穩定、節能、便于機械化作業和產業化生產等優勢。如荷蘭在1975年至1995年這20年間,經營0.1公頃到0.5公頃溫室面積的農戶由5900戶降至1660戶;到2005年,單棟2公頃以上的溫室,占全國溫室的60%以上。荷蘭園藝公司正朝規模化方向發展,大的種植公司種植面積達到了30公頃到35公頃,小的園藝公司則被淘汰。
2、園藝產品高產化溫室內的無土栽培技術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相對高效的產業。荷蘭一座面積為4200公頃的蔬菜溫室,以種植番茄、黃瓜、甜椒為主,年產值高達12億歐元到14億歐元。
3、生產體系專業化在設施農業發達的國家,設施農業生產完全走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主要體現在:溫室圍繞市場需求生產,溫室產品的商品率非常高;采用規范有序的市場經營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和生產的拉力源,形成完整的體系;種苗專用,栽培產品多樣化與特色化;設施農業生產邁入國際化的市場體系;形成健全的市場銷售體系。
4、生產機械化和智能化發達國家已在設施農業中廣泛使用多功能、高性能的設施園藝耕作機械、播種育苗裝置、灌溉施肥裝置以及自動嫁接裝置等,并將進一步在收獲、分級、包裝、運輸等作業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各種農業機器人也將逐步實現產業化。
在荷蘭,黃瓜、西紅柿的產品分級從原來進行簡單的重量分級發展到目前的根據外形尺寸、外觀質量、果實品質等標準實行多重分級。多重分級系統采用視覺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液壓技術高度集成,技術含量高。而鮮花采摘部分也實現了自動化,分級包裝方面則全面實現了自動化,可根據花色、葉片數量和外形進行自動分級與包裝。
5、設施生產節能化隨著能源成本不斷增加,產品生產成本也隨之提高,經濟效益下降,這就削弱了設施農業與露地生產的競爭力。因此,世界各國發展設施農業的重心都開始向節能方向轉移,主要途徑有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資源及工業余熱利用技術;改善溫室結構與覆蓋材料、實行小氣候控制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采用新型LED補光裝置、移動補光系統等。
6、應用方式系統化無土栽培具有節水、節能、省工、省肥、減輕土壤污染、減少傳播病蟲害等多方面優點。在西方發達國家,無土栽培技術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已成功開發了計算機控制的營養液配制和供給閉路循環系統。目前,無土栽培技術正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漸成為主要栽培方式。
7、資源利用最大化土地資源在世界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都已出現緊缺。在這個形勢下,多層栽培、遠地栽培等均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機械化程度的舉措。
8、產品生產安全化發達國家的設施農業以保護環境為前提條件。為防治溫室內部的化學物質污染,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在溫室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并積極發展生物防治技術。如荷蘭溫室種植的青椒,其生物防治的商品率已經達到80%到90%。日本也從1993年開始發展溫室生物防治。
9、農業生產工廠化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工廠化農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并一直致力于研究“工廠化農業”的成套技術。目前,荷蘭、奧地利、英國、挪威、伊朗、希臘、利比亞、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均建有植物工廠,利用植物工廠生產多類植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