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麗禁忌中的青山綠水
中國的青山綠水在哪?
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
惜愛草木,古即倡之。天人合一的儒家,早早流露出對植被的體恤。孟子道:“斧斤以時入山林。”也就是說,伐木要擇時,不濫為。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禮記·月令》正告: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無伐桑柘……孟夏之月,毋伐大樹……季夏之月,毋有斬伐……
以上“時忌”,主要源于惜佑之德,類似如今的“休漁期”,旨在讓草木休養生息。但不難判斷,這些竹簡之言雖語氣嚴正,但精神威懾力和倫理契約性都很弱,行為強制力幾乎沒有,“勸言”而已。
民間對樹的尊崇和仰望,要等到草木圖騰和相關禁忌文化生成之后。植物有靈的說法,先秦有之,有位樹神叫“句芒”。至于大規模的樹膜拜何時開始、能量如何,我沒細考,但在華夏的犄角旮旯里,隨處可聞“樹精”“樹神”“樹怪”的傳說。
我客居山東濟寧時,窗外有條古槐路,街心有鐵欄,護著一株數百歲的嶙峋老槐,每天清早,枝丫上都會新添一縷縷的紅綢布,皆是夜里纏上的,用意不外乎祈福驅災。這條路擴了許多回,樹也從路邊到了中央,可誰也不敢去傷它。甚至,為讓老樹享怡孫之樂,整條路全補種了新槐。
從前,凡去一個村子,村口總會遇一棵滄桑大樹,北方以槐、榆、柳居多,南方以樟、榕、橡為主。該樹往往地位顯赫、待遇優厚,一打聽,保準跳出一大堆靈異故事。
漢族社會的樹崇拜,大概俗氣些,總要從樹家族中選出最特別的來供奉,其余則隨意處置了。碩者為王、老者為壽、怪者為奇,一棵樹若具備這幾樣特征,被景仰的可能性即有了。
相對于北方,南方鄉民對樹的感情和構思更豐富些,除“樹精”“樹怪”這些非凡個體,還把范圍擴大到了族群:“風水林”。
廣東鶴山雅瑤鎮昆東村后的小岡上,有一片風水林,相傳從南洋帶回的種子。該樹叫格木,為亞熱帶珍貴樹種,其大齡者已逾200歲,上世紀60年代,某造船廠許以兩臺拖拉機換這片木材,被村民一口拒絕。且不說經濟實惠,那個高音喇叭天天喊這喊那的年代,敢拒絕爾等要求,足見“風水林”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了。風水林,讓“青山綠水”的比率和穩定性大大提高了。從單株神樹到成片的風水林,人的敬畏范圍和禁忌力度在放擴,受惠面積和獲益程度也在增長。
較之漢族社會,少數民族的樹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紀律上更嚴格,行動上更徹底。貴州的苗、侗兩族,自古崇拜草木,在其眼里,樹等于神靈和福祉。每年春,族人都要過“樹秧節”,人人種苗造林,連未婚男女的信物也是一棵樹苗。還有個風俗:誰家嬰兒降生,全寨老小要齊力替之栽種100棵杉苗。
西雙版納,乃中國熱帶雨林最完整、面積最大之地,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涼,而因這的居民有個共同的圖騰:神林。視樹為衣食父母,為感恩示敬,將大片地勢好、近水源的森林供為“神林”“龍林”——在那,連花草禽獸也被視為精靈,不得侵擾。那里要求寂靜與安詳,不允伐木、狩獵、開墾,不允喧鬧、泄穢、有猥褻之語,連枯枝落果也不得撿拾。整個西雙版納,那樣的地方有600余處,近10萬公頃,珍稀植物和藥用植物200余種。
中國最大的植物種子和基因庫,寂靜如初、倉儲完好,靠的是“門神”,是“閑人免入”和“肅靜”的牌子,是精神防護罩和鐵布衫。
如今,很多事都應了那句老話:禮失而求諸野。不僅西雙版納,“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
害怕,有時候是美麗的。怕久了,入了骨,便成愛。上蒼佑之,必使之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縛和不為……如此,其身心才是安全、舒適的,像一盤有序、有邏輯和對手的棋。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 西安打造城市新名片
“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事關西安長遠發展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保護好大秦嶺,讓綠水青山永續,是西安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責任【詳細】
貴州:旅游開發要對得起等了千年的青山綠水
貴州省委書記、省長17日在貴州省項目觀摩活動中,針對貴州旅游發展不約而同提出:要發展有質量的旅游而不是重復簡單的游山玩水。【詳細】
東莞:青山綠水逐夢“生態綠城”(組圖)
2015年9月,東莞即將迎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驗收考核的關鍵階段,與此同時,國家生態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等創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規劃總投入達1260億元的“四大創建”工作,正引領著“世界工廠”加速轉型發展,讓更多居住于此的人們及八方來客享受生態綠變所帶來的生態紅利。【詳細】
政策解讀:讓青山綠水護佑子孫后代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11月6日,重慶市召開生態文明建設大會,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1月12日,本報特邀幾位專家學者,從區域經濟、環保、產業、科技創新等方面,對《意見》進行全面、深度的解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