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復原設計的不可知論
@建筑專題V王曦:現在古建筑設計領域有這樣一種風氣,即所謂的歷史依據不可知論。就是復原設計要做到有據可依,沒有依據的就不復原,保持現狀不變。表面上這種言論似乎有一定道理,看上去還很嚴謹,但是當這種作風膨脹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否就會成為古建筑文化保護的絆腳石?是否讓文物復原設計工作舉步維艱?
@雀卡:明明知道文物本體的現狀是錯誤的,卻不能有任何作為,只是因為找不到任何歷史依據,“我們現在找不到依據就不要進行復原設計,讓后人去尋找依據,等找到了依據再復原不晚”。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說辭。試問,今天都找不到依據,誰又能保證后人就一定能找到依據呢?再請問,如果永遠找不到依據,難道就永遠都不做復原設計了嗎?這是一種多么膚淺,多么不負責任的態度。
@整理思緒:有些人很熱衷于這種觀點,因為這種觀點可以讓其設計工作變得簡單輕松。在復原設計中遇到搞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找不到依據這個擋箭牌來蒙混過關。
@自命不凡:如果我們抱著這種態度去保護古建筑,那我們還需要做古建筑的設計嗎?完全可以依照現狀照葫蘆畫瓢,對搞不懂的地方一概以依據不足為理由搪塞過去好了,這樣事情做起來既簡單又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前輩總結的中國古建筑文化對我們的設計起不到任何指導作用,他們花費的心血又有何意義呢?
@悲鳴:這種論調最終只會得到一個結果,就是我們的古建筑文化將不斷丟失,最后一無所有。某座古建筑被后人改成商店使用,對其建筑進行了一些改造,其中所有的隔扇被改成鋁合金卷閘門,沒有留下任何復原依據,試問以保證整座建筑其文化的完整性,是保留現在的卷閘門還是按照傳統式樣對隔扇進行復原?這不值得思考嗎?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