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十里綠色長廊”扮靚生態祁門
7月27日,記者沿著慈張線,進入祁門境內。一路群山疊翠,萬木蔥蘢,濃濃綠蔭為炎炎夏日增添了縷縷清涼。
從祁門縣境內的黃土坑到縣城城區21.2公里,記者看到,烈日高溫下,工人們正在為剛剛更新補植的苗木澆水;沿線的一些民居,工人正在搭腳手架、粉刷墻漆、砌筑圍墻,“改徽”建設如火如荼。在金字牌鎮橫聯村路段,幾臺挖土機正忙著將公路兩側路肩進行清理平整,“以往這兩邊雜草叢生,影響美觀,今年,我們對這條道路進行綠化提升,鋪上鵝卵石,建成可以停車休息、散步休閑的地方。”祁門縣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慈張線既是進入祁門的重要通道,也是黃山市西部的重要“窗口”。如何展示生態祁門、大美黃山的新形象?今年6月份,祁門縣圍繞率先建成“生態文明展示區”的目標,以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和綠色質量提升為抓手,在去年進行“四大整治”的基礎上,利用3個月的時間,全力打造慈張東線金字牌鎮黃土坑到經濟開發區“十里綠色長廊”。
據了解,“十里綠色長廊”計劃投入資金1000萬元,建設任務包括公路路面及兩側環境整治、公路沿線綠色質量提升、沿線村莊房屋改徽及風貌整治、重要村莊道路節點建設及公路沿線臟亂差整治等。為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建設目標,該縣細化分解任務,明確各相關單位職責,倒排工期,緊抓進度;發動鎮、村干部包村、包戶,做好群眾工作,爭取配合支持;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集中連片發展,規模大、效益好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給予獎勵扶持。
按照“公路兩側綠化及苗木基地建設要注重效果、村莊環境整治要注重品位、工程施工要注重質量、亮點建設要注重精致”的打造要求,“十里綠色長廊”已具雛形,“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綠色生態景觀逐漸呈現。目前,沿線通過征、租等形式流轉土地160畝,完成總任務的80%,房屋改徽完成70多棟,徽派圍墻建設2000多米,邊溝整修、苗木種植、亮點節點等建設任務正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