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身邊植物的詩意與奇妙
炎炎夏日,是各種植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ji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之一,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它除了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外,還為人類帶來更多的思考。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從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通過閱讀與植物相關的圖書,從中感受植物的詩意與奇妙。
植物的人文特性
著名作家阿來的《草木的理想國:成都物候記》,介紹了成都的二十余種常見植物。阿來把科普﹑游歷和城市人文,這些原本互不交集的內容融為一體來書寫。用這樣一種方式,切入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與性格。在阿來的文字中,看花的心情已經與生活息息相關。花徑大小﹑花色﹑花形﹑花心等各不相同的生長著,都引起了阿來觀察花的興趣,并細致地記錄和考證所見花草的品種,每種花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或是被賦予的詩詞歌賦。阿來像一個物候學家,拒絕將自然歸咎于形式,而是在生活中熱愛它們,告訴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以謙虛的姿態(tài)去了解它。
不讀《詩經》,不知萬物有靈。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詩 草木如織》,重溫《詩經》里的植物。當《詩經》的美,碰撞上植物世界的神秘燦爛,會怎樣?荇菜、飛蓬、艾蒿、薺菜、旱柳、桑陌、白楊、芍藥、桃花……這些在《詩經》里面目或清明或朦朧的植物,融入中華文明的血脈中,在作者的筆下便產生了一段詩性和植物性靈的對話。這是一次對植物美學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的審視,通過其對植物性靈化、個人化的解讀,融入了自己對愛情、親情、成長的溫馨感悟,使我們也能輕易地將自己融入其中。書里介紹的每一種植物都有圖片,在《詩經》獨有的音樂性的挈領下,圖文并茂,賞心悅目。
在《懺悔錄》中,盧梭聲稱他本來有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植物學家:“因為我知道,世界上沒有哪項研究比植物學研究更適合我天然的品味。”《植物學通信》這部寫于盧梭晚年的作品,不是這位思想巨人的學術著作,而是一部通俗的植物學小品,原書名義上是寫給一個5歲小女孩的。這本書帶給我們更多的不是一些與植物相關的知識,而是盧梭對于植物的態(tài)度,透過他的字里行間,想象百年前的他,在鄉(xiāng)野漫步,俯身去觀察一朵花,剖開它探尋花的秘密,這是怎樣的一種對自然的熱情?他在信中一再告誡朋友:不要只專注于花名,而要細致地觀察花,從中探尋自然的神秘,感覺自然觀察的樂趣。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fā)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fā)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yè)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chuàng)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