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情得到控制
在過去近10年間,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明顯成效: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情得到有效控制,林業有害生物實現早預防、早處置,防治機制日臻完善,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近日公開的數據顯示,2003至2011年,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由5下降到4.7以下,無公害防治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測報準確率由75%提高到85%以上,林木種苗產地檢疫率由80%提高到98%以上。
據悉,2002年以來,根據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總體部署,著力于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的治理,組織實施了國家級工程治理、試點示范和聯防聯治。包括把松材線蟲病防治作為“一號工程”,實行技術指導分片包干負責制,使松材線蟲病疫區數量30年來首次下降,根除了1個省級疫點、25個縣級疫點;美國白蛾基本實現了有蟲不成災;紅脂大小蠹發生危害程度明顯減輕,杜絕了死樹現象,發生面積由2003年的790多萬畝下降到2011年的70多萬畝;松毛蟲發生面積由最高年份的4600萬畝減少至現在的1500畝以下,部分地區達到了有蟲不成災等。
2003年以來,我國共建成2.8萬多個監測站點,基本建成了國家、省、市、縣、鄉五級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初步實現了對新傳入的危險性有害生物及時發現、突發性病蟲早期預警和常發性病蟲準確預報,監測覆蓋率達到了100%,測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
根據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結果,國家林業局還提出了極度危險、高度危險以及中度危險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按照風險高低實行分級監管,對高風險植物制定了周密的引種監管措施,與農業、質檢等部門建立了境外引種合作協商機制。并開發了檢疫管理信息管理系統、檢疫追溯系統,實現了全國檢疫聯網、檢疫證書網絡查詢,及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的產地、調運、復檢等全程監控。
此外,為強化政府責任制,我國全面實行了“雙線”責任制度,將“成災率”列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將“無公害防治率”、“測報準確率”、“種苗產地檢疫率”納入林業部門工作考核內容。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啟動
由于經濟利益驅使,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使得迪慶州植物資源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種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物種種群衰退,已直接威脅到了物種生存。日益凸顯出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詳細】
《北京市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通過評審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組織召開了《北京市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專家評審會。專家評審組由國家林業局造林司、中國林科院、北京市林業勘察設計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5位專家組成。【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安徽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條例 元旦施行
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包括喬木、灌木、竹類、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林木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木材、竹材、藥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產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