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看城市化
注重傳承城市文化特色
不同城市會給人不同的生活感受,每座城市都應有自己的身份和特色。德國很注重傳統和文化的發揚,強調城市的身份認同。德國人都有濃厚的鄉土情懷。選擇在一個地方生活,經濟條件不是唯一的考量,成長經歷和身份認同,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方面,德國也走過彎路,在上世紀50年代也曾出現過對舊城的大規模改造,雖然交通設施等更為現代化,但城市因此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到了七八十年代,這一發展方向出現轉變,人們意識到保護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德國制定了城市建設補貼法,用于保護部分傳統建筑和文化標志,體現了價值的傳承。
大力扶持高校和科研活動也是德國城市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優惠政策補貼下,東部城市生活成本降低,并形成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吸引年輕人來這里學習生活。有了旺盛的人氣,地區才有旺盛的需求;教育科研成果也可以有效轉化成企業產品,拉動經濟發展。
不斷破解時代發展問題
當前,德國城市發展也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之后,大城市資源更加集中,吸引力增強。因此對于斯圖加特、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柏林這樣的大都市來說,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提供廉價的居住空間,為更多的人提供交通等基礎設施保障。目前這些城市的房價出現了明顯上漲。而德國萊茵州地區,出現了人口流失的情況,現在要解決的是從傳統的工業城市向以科研、服務為主的城市轉型問題。
洛豪森曾在中國工作過兩年多,參與過上海、長春等一些城市發展項目的規劃,了解中國的城鎮化情況。他對記者表示,城鎮化可以參照別人的經驗,但不能完全跟著別人走。中國人有很強的學習意愿和能力,但對于哪些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自己,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
以高科技引領未來
古城重獲新生
陽光下的萊比錫舊市政廳。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萊比錫在近20年來重獲新生。
萊比錫位于德國東部聯邦州薩克森,是歷史文化名城。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就是在萊比錫與魔鬼訂立契約;偉大音樂家巴赫曾在市內的托馬斯教堂擔任教長20多年。
從15世紀以來,萊比錫就成為了德國的出版業中心。萊比錫也是著名會展城市,其博覽會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此外,萊比錫也有弗勞恩霍夫、馬克斯·普朗克、寶馬、保時捷這些德國著名的科研單位和名牌企業。
上個世紀90年代兩德統一之后,原民主德國由于經濟和城市發展均落后于聯邦德國,萊比錫像多數原民主德國城市一樣出現了人口流失和城市發展萎縮的情形。
萊比錫市的南部和北部是城市萎縮后人們所聚集的區域,保留了城市自有的發展活力,因此政府的大規模修繕和改造項目也最先在這兩個區域展開。
具有典型性的是市區南部萊比錫舊展覽館的改造。占地約100公頃的展館從90年代搬遷騰空,與部分周圍區域一起進入了“低速模式”規劃發展。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極具現代感的新建筑與屬于文物保護的展館在這里交相輝映。新修建的公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狀況,改變了展覽館原來類似孤島的地形,使其與市區連通。
穿城而過的火車隧道開通后,這一地區與市中心的聯系更加緊密。德意志銀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諸多機構都已經在這里落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生物城。
整個生物城建筑群的基本構思是將科研和企業緊密結合。
這里的部分大樓留給萊比錫大學,剩余的則給企業使用。目前已經有24家企業進駐,它們來自于生物科技、生物制藥以及醫療經濟領域。其中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經在這里儲存了8萬多份臍帶血標本。在零下200攝氏度的低溫中,標本中包含的干細胞可以保存若干年。據公司介紹,目前已經有17名患病兒童通過這里的干細胞療法治愈,這些疾病用傳統療法無法治療。
在生物城安家的有萊比錫大學的動物診所,這是全德國5家培養獸醫的研究所之一。研究所里養著鳥、蜥蜴、老虎、長頸鹿等多種動物。動物診所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緊鄰,據診所主任基西希介紹,兩家研究所研制的藥物可以最先在診所的動物醫藥中測試。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細胞療法和免疫學研究部的175名員工在這里進行研究工作。7000平方米的地皮由萊比錫市無償提供給研究所使用。造價2400萬歐元的大樓也由歐盟、德國聯邦、薩克森州以及萊比錫市資助。
研究員格德斯介紹,當前的資助將延續到產品可以投產為止,但弗勞恩霍夫本身不能生產該產品,因為產品由公共資金資助。這些產品將由另外一家萊比錫的制藥企業來生產,該公司可能也將選址在生物城,目前正在進行項目的可行性認證。
格德斯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生物城將成為德國可再生醫學的中心。各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可以交流和整合,科研和企業能形成無縫銜接。
滿足外來人口訴求
新城發展提速
繁忙的德國漢堡港。漢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歐洲年輕人來此工作、學習。
漢堡近年來正成為德國乃至歐洲年輕人的向往之地,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給漢堡市的城市發展帶來挑戰。近日記者參觀了漢堡兩大城市發展項目,切身體會了漢堡市政府的良苦用心。
2001年,漢堡港口新城項目啟動,漢堡市南部原先的舊港口和工業區被重新規劃和利用,建成后漢堡市中心區域面積將擴大40%。漢堡港口新城有限責任公司公共事務部主任蘇珊·比勒介紹,面對城市人口增加,漢堡市首先考慮的是從市內尋找可以利用的土地,而不是立即進行城市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出讓過程中,政府采取“選擇期”的做法。在此期間,投資者要交出土地使用規劃方案,如果投資者長期拿不出規劃方案,或者故意將土地閑置,政府有權收回土地。這樣,漢堡市政府可確保土地的開發質量、規劃目標和建設進度,投資的企業也有時間對土地進行建設規劃、對建設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雙方順利協調達成一致之后,土地才算真正轉讓。這對于政府和投資者來說可謂雙贏。
總面積157公頃的港口新城沒有一下子全面開發,而是分板塊由西向東推進,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完成整個規劃。2010年,港口新城公司還根據漢堡發展的新需求和新情況對于東部板塊的開發規劃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應對城市未來所面對的挑戰。
建成后港口新城將提供4.5萬個就業崗位,并為1.2萬人提供住宅。德國著名媒體《明鏡》周刊的總部已入駐港口新城。政府要求30%的房屋要接受政府的資助。漢堡市市長歐拉夫·朔爾茨說,很多企業自己擁有足夠的資金,現在銀行貸款利率也不高,但我們要求企業必須接受政府的低息貸款,以便政府可以保證房屋未來的租金不會無節制地上漲。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