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環城綠廊: “出則田園,入則都市”的生態夢
“水草相依、鳥鳴魚游、萬花掩映”描繪了成都187平方公里環城生態區的圖景。這條80公里的“生態綠肺”,環繞成都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及周邊,其中的湖泊水系更串聯起一條“綠色翡翠項鏈”點綴于城市之中,把中心城區牢牢鎖住,實現“出則田園,入則都市”的生態夢想。
四時花不斷親水“零距離”
春有鮮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皆有蔬菜,走進成都“新五朵金花”的鄉村景區,只覺得處處有風景,都不舍得錯過。初春季節,梅花、桃花、梨花開得正好,一朵比一朵嬌艷。每到天氣好的日子,總有絡繹不絕的市民在這里找到自己喜歡的休閑方式:在江家菜地里體驗田園生活,或者在農家樂里面喝杯熱茶,或是租一輛自行車,穿梭于鄉村小路之間,無比愜意。
在距“新五朵金花”不遠的成都繞城高速路周圍,同樣是成都環城生態區重要組成部分的錦城湖和白鷺濕地,經過半年的施工于5月底正式開放。踏上休閑廣場,一片開闊的水域呈現眼前,石、橋、林、草映于水中,鳥鳴魚游其間,盡顯靈動之美,盡現愜意之閑。
成都市規劃局副局長王松濤告訴記者,整個錦城湖被繞城高速和元華路分割開來,形成四片親水公園,水面面積達67萬平方米。在另外30萬平方米的公園內,樹木錯落有致,花草點綴其間,修建于水面之上的人行棧道,讓人與自然可以“零距離接觸”。
錦城湖的亮相,將一幅“源頭活水來”的畫卷徐徐展開。按照規劃,成都的六湖八濕地都順其自然,傍河而建,實現河湖相連、借水還水。每一座湖、每一片濕地都有明確的水源,都依托和靠近一條主要的河流,其中,錦城湖近期依靠清水河下游的肖家河,遠期則從江安河取水。
據了解,在建湖的時候,依托地勢,因地建湖,使湖水引得進來、退得出去。這樣“河湖相連、借水還水”的設計解決了“水從哪里來”的難題,而且讓湖水的源頭始終有活水,始終有靈氣。按照設計,湖泊蓄水預計30天左右就會完成一次循環。
六湖八區:水韻悠長綠意盎然
自從“澤被西川”的都江堰建成,2000多年來成都平原的一方沃土日益富庶,因此得以“天府”的美譽,成都因水而生,也因水而興。
從2011年起,成都啟動了環城生態區的立法保護及規劃建設,決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環城綠廊”,環中心城區形成一個水韻悠長、綠意盎然的大都市濕地景觀。2012年,成都正式提出用5年的時間,依托環城生態區,在繞城高速(四環路)兩側各500米的范圍之內,以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規劃建設“六湖八區”,六大湖泊、八處集中水生作物區將構成的28平方公里水系,使中心城區的水面比例從1.8%提高到6%,而錦城湖就是“六湖”之一。
“環城生態湖泊水系的打造,具有治水興城的劃時代歷史意義。”王松濤說:“更重要的是,它們將為成都市民提供生態休閑場所,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綠肺空間。”
記者了解到,成都環城生態區上的“六湖八濕地”建成后,將成為成都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特色的標志景觀。同時,它也將保護和改善中心城區的生態環境,防止城市連片發展;以及構建大型水面,提升中心城區水資源調蓄能力,在豐水期蓄水、枯水期補水。
目前,城市發展“攤大餅”現象比較明顯,通過構建環城生態區,可形成生態隔離空間,嚴格控制增長邊界,推動成都向組團發展、多中心、特大城市群轉變,有利于優化成都的城市增長方式,“科學奠定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城市總體格局”王松濤說。
生態大投資: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直以來,成都擁有不錯的生態基礎。據統計,成都目前擁有648萬畝林地,孕育發源的河流有13條,碧綠連天的高原草甸約12.4萬畝,濕地面積2萬余公頃。
“成都平原的濕地面積僅占幅員面積的2.6%,距離理想中的5%目標還有差距。”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說,要實現目標就要大力恢復正在被侵占、退化的濕地資源;同時,在規劃建設一些城市景觀功能湖泊時,一定要引入生態濕地、生態湖泊的理念。
生態的標準,是要看將來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是否得到了修復。而“六湖八濕地”不僅是人的樂園,更是鳥類、魚類、水生棲物的共同樂園,在設計中,有意識地為多樣的生物營造不同的生存環境,為生態修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如果算經濟賬,環城生態帶顯然是個“虧本”生意。在錦城湖周圍的房地產項目,每平方米單價均在萬元左右,因此97萬平方米的土地拿來搞房地產,一定收入相當可觀。但是,成都要算的則是一筆生態賬,通過生態投資,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相處。
“未來的成都,不僅要物質生活寬裕,交通便利,精神生活充足,而且一定要生態環境良好。”成都市政協委員何長明說,環城生態區的建設就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成都二環橋下不再只有草坪 擬增灌木、花卉
二環路綠化景觀主題為“五彩綴景、濃綠環城”,以綠色為主基調,提煉東南西北各段區域特色和文化,分別點綴凸顯紅色、紫紅色、金色和綠色。【詳細】
成都優化拓展城市空間
成都新的城市空間格局確立后,記者曾經的采訪對象,中國女鞋之都【詳細】
生態夢——百年南京林大的堅守與追求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江蘇有15所高校入選【詳細】
成都“增花添彩”植物選擇將以鄉土植物為主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為重現杜甫筆下盛景,成都將于2022年建成天府芙蓉園,其中芙蓉小鎮3個,芙蓉主題觀賞園5個,實現芙蓉品種達30種,將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提升至30%以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