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盆景大師梁悅美:盆景文化普及是第一要務
梁悅美在2013世界盆景大會上
“盆景文化普及還應繼續加強。”在前不久舉辦的2013揚州國際盆景大會期間,國際盆景大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臺灣盆栽藝術總會前會長梁悅美接受了記者采訪,對于祖國大陸盆景行業發展,她給出了建議。
自1992年首次來到祖國大陸參加盆景展會活動,20多年來,梁悅美到大陸參加盆景活動已經超過百次,可以說她見證了大陸盆景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對于大陸的盆景行業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績,梁悅美給予了肯定:“大陸的盆景進步很快。”她表示,盆景行業的興起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現在大陸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為盆景事業的發展繁榮創造了先決條件,“現在也正是普及盆景文化的好時機。”
“盆景中的樹木不應太大。盆景求大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現在大陸對于中小型盆景的重視程度不夠。”梁悅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盆景還是小的更好,也更利于普及”。
在梁悅美看來,一到兩個人能抬動的才是盆景,那種動輒幾百公斤甚至幾噸重的不能稱之為“盆景”。她說,在臺灣,高度在110厘米以下的盆景才能參加展覽。
大陸的盆景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前都是盆景愛好者在種植培育,而現在在大陸興起了一個“癡迷盆景企業家”群體,他們的大規模收藏行為讓“盆景經濟活絡起來”。很多盆景愛好者把盆景培育變成了職業行為。“有交易,盆景技藝的進步就會非常快。”梁悅美表示,大型盆景的市場價值更高,很多人為了追逐經濟利益,大量采挖野生樹樁,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現在是大家發展“實生盆景”
材料的好機會,用不了多久,盆景素材“山采”行為一定會完全被禁止,到那時,誰的手里有盆景素材,誰就是最大的贏家。梁悅美表示,發展“實生盆景”而不去挖掘既有植物資源,增加了植物的種植量。
“看著盆景生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梁悅美自上世紀70年開始進行盆景創作,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對盆景的獨到見解,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盆景藝術風格,在上世紀80年代就舉辦了“個展”,其盆景作品有5件被印制成郵票。同時,她熱衷于盆景人才的培養和盆景文化的普及。她已在21個國家進行過盆景相關授課活動,自2001年,梁悅美在大陸開始免費教學、授課,推動盆景文化的普及。
梁悅美告訴記者,臺灣很注重盆景藝術文化的普及。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的公共電視開辟了由她主講的“盆景藝術”教學片節目,每天晚上7點至8點播出,“播出了1年時間,臺灣的盆景愛好者從5萬人提升到了15萬人。”梁悅美說,現在臺灣有一半的家庭都有盆景了。她建議,大陸的相關協會機構還要多想辦法普及盆景藝術,讓更多人參與到盆景的種植養護和創作之中,因為“讓家家以有盆景為榮,是盆景推廣的本意”。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清華園里專家學子暢談盆景文化
應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樹華邀請,北京盆景藝術研究會會長石萬欽于6月14日來到清華大學建筑館,與建筑專業、城市規劃專業、景觀學專業的部分研究生共聚一堂,參加“景觀研究會”活動,其間暢談了盆景與盆景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