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
控制工業污染,推動產業轉型和能源轉型
——強制推行工業和能源領域污染治理,鼓勵產業結構調整和循環經濟模式
1968年英國制定《工廠法》,規定了污染工廠的酸性上限濃度和煙霧濃度,并在相關法案的支持下,強制關閉或轉移大型污染設施。大倫敦地區從1986年開始以治理堿工業污染污染物為氯化氫 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并在1989年關閉了倫敦最大的燃煤發電站巴特西發電站。
1958年東京都政府開始制定東京圈基本規劃,此后歷次規劃都著力于產業結構調整、主導產業選擇、產業地區布局等。從 20世紀60年代起,東京的很多制造企業紛紛遷到橫濱甚至國外。
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對工業污染的控制全面轉向為產業結構調整,著力于發展高科技產業、服務業和綠色經濟產業。同時歐洲和日本政府開始大力倡導循環經濟,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并倡導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產業園區中構建廢棄物相互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
——工業治理思路從排放濃度控制向總量控制轉變
早期發達國家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以濃度控制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后各國修訂相關標準時均引入了排放總量控制。以日本為例,其總量控制分為排放口總量控制和區域總量控制。排放口總量控制以最高允許排放總量和濃度為基礎,以不超標為要求。區域總量控制以排放總量的最低削減量為基礎,以削減達標為要求。政府對排放總量、總量削減計劃包括總量限制指標和削減措施、期限等 、額度分配等均進行了嚴格界定。
——推進能源結構轉型,鼓勵新能源應用
1973年的石油危機倒逼發達國家降低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并推動能源結構轉型。1970年,英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天然氣、石油、電力比例約為39.1∶2.5∶47.1∶11.4,此后相繼通過發布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和《英國可再生能源戰略》,提出了能源規劃、供應鏈、電網建設、生物能源利用方面的改革計劃和稅費、金融政策支持。2011年,英國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天然氣、石油、電力比例已調整為1.8∶30.7∶45∶19.8,并計劃于2020年將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為15%。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加強城市、交通等領域的排放管理
——重點治理交通污染
20世紀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發達國家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英國91.8%的空氣質量管理區主要污染源來自交通排放,因此各國均加強了交通污染治理。主要措施包括:
提高并統一新車排放標準。英國從1993年起要求所有新車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并在倫敦市中心設立污染監測點,對超標車輛罰款。美國加州要求1994年后出售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即時監測機動車的工作狀態,讓超標車輛及時脫離排污狀態和接受維修。
推廣清潔能源。各國均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日本還積極開發輕油低硫磺化和柴油汽車低公害化的新型技術。2000年以后,英國和日本均大力投資發展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2002年東京在臨海副中心首先建設了氫燃料供應站,2003年東京都政府在部分運營公交線路上試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并制定了《低油耗汽車利用章程》。
限制私家車行駛,積極發展公共交通。倫敦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市內停車費用、出臺“堵塞費”以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城、設立1000英里長的公交專用道和自行車步道網。東京都市圈以軌道交通為主,已經形成了2000公里長,500個車站的軌道交通網絡,承擔了東京圈80%以上的城市客運交通量,遠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
——重視城市綠地建設和管理
倫敦綠化帶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2010年綠化帶面積達 4841平方公里,而建成區面積僅為1577平方公里。同年英國綠化帶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占英國國土面積的13%。這些綠化帶有效地置換了城市空氣,控制了城市蔓延。
日本在《城市規劃法》、《城市綠地保護法》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5個城市綠地保護五年計劃,建立了詳細的城市綠化標準,包括人均占有城市公園面積、布局、服務半徑、規模、選址、服務設施設置及允許建筑面積等。東京都政府還出臺了補助金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屋頂綠化。《綠色東京規劃(2001—2015 》提出到2015年東京屋頂綠化面積要達到1200公頃。
——鼓勵居民使用節能電器
20世紀70年代,英國政府便開始鼓勵市民和商家使用節能電器,其后日本和美國也各自建立了電器使用的“節能標簽”制度和“能源之星”標識體系,并給予使用者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
——鼓勵低碳建筑和低碳社區建設
1993年,英國環境、交通、建筑研究等部門共同開發了衡量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效率標準評價程序SAP 。2007年,英國政府宣布將在全國建設10個生態鎮,并宣布將對所有房屋節能程度進行“綠色評級”,要求從2016年開始,所有新建住宅必須實現“零排放”。英國的貝丁頓社區已經成為世界低碳社區典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