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剛過,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立體綠化學專家王仙民又在自家樓頂忙開了,栽幾株月季,種一片風信子。“樓頂空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不能白白空著。江蘇是最適合屋頂綠化的地區,我們不應拒絕那一抹綠色。”
栽一片綠,聆聽城市的“喘息”
在南京一所高校當老師的王磊是一位園藝愛好者,今年6月,他在自家樓頂開辟了一塊小菜園,種上幾十種蔬菜瓜果,不到兩個月就收獲了驚喜。“種了七八種藤本,絲瓜、葫蘆、梅豆、豇豆、番茄收成都不錯,整個夏天沒買過菜。”屋頂種菜,還帶給他身心的松弛,“生活的壓力往往令人心情低落,這些綠色可以讓自己喘口氣。”
樓頂綠化,則讓城市這片水泥森林獲得“喘息”的機會。今夏,南京遭遇持續極端高溫天氣,位于紫金山麓的南京紫東國際創意園成了酷暑中的一方清涼“寶地”,所有建筑樓頂全部被綠化覆蓋,屋頂菜園、空中花園、垂直墻體花園、地下車庫頂部花園……滿眼綠色沁人心脾。
“生態型屋面隔熱效果明顯,當室外溫度達到40度時,暴曬下的樓板有70多度,而覆蓋綠化后可以降到30度左右。”承擔紫東創意園樓頂綠化工程的高級工程師吳錦榮介紹,除了隔熱,植物和水還是吸附PM2.5的最佳利器。聯合國環境署一項研究表明,屋頂有綠化,夏天室內可以降低2-5攝氏度,冬天可以提高2-5攝氏度。經過綠化的屋頂能吸收空氣中30%的粉塵,吸收并儲存6%的雨水。如果一個城市的屋頂綠化率達到70%以上,其上空二氧化硫含量將下降80%,熱島效應徹底消失。
城市綠化專家王仙民告訴記者,江蘇地區雨水充沛,灌溉成本小,而且氣候宜人,很少出現嚴寒、酷熱等極端天氣,最適合發展屋頂綠化。
屋頂閑置,權屬不清是癥結
被認為“最適合發展屋頂綠化”的江蘇,在推進屋頂綠化方面卻相當遲緩。
“南京十多年前就開始提倡實施屋頂綠化,至今只建成一兩百處,絕大部分都是單位在做,在居民區實施的寥寥無幾。”南京萬榮立體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市場部徐靜告訴記者,企事業單位的建筑物樓頂一般不存在物權爭議,但居民樓屋頂是住戶共有空間,種樹種菜須得到絕大多數業主同意,而這在現實中難以操作。
在南京新街口鬧市區一棟住宅樓的樓頂,白領張嫻開辟了一片迷你莊園,好不容易等到地里的土豆長大,物業卻找上了門,稱有居民投訴她的菜園占用了樓頂公共空間,影響別人晾衣曬被,要求其撤除。張嫻拆了莊園,心里不無憋屈:“這么大一片樓頂,大家都可以來種點什么嘛,閑置了太可惜!”
有調查顯示,南京有6000萬平方米的屋頂資源尚未充分利用,其中絕大多數屬于居民住宅。談到在樓頂建綠地,頂樓住戶認為整幢居民都受益,其它樓層住戶則認為頂樓住戶受益最大,不管讓誰掏錢都沒有依據,一旦出現問題,則會引來居民投訴,所以樓頂一直空著。
園林綠化專家建議,推進屋頂綠化,政府有必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和實施細則明確權屬關系,“哪些樓頂應該綠化,誰掏錢,誰維護,都要有章可循。”
趨利避害,政府社會齊推動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就立法強制推行屋頂綠化,對于屋頂綠化項目政府減免50%-80%的排水費,給予50%-80%的工程款補貼,還給予無息或低息貸款。目前,德國的屋頂綠化率達到80%左右,是全世界屋頂綠化做得最好的國家。
日本規定,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設施250平方米以上)新建、改建、增建的建筑物必須履行20%的“屋頂綠化”義務,否則對建筑商課以罰款,其新建建筑的屋頂綠化率達到100%。
屋頂綠化目前也開始在國內眾多城市中興起,如何避免一些非專業的私搭亂建給公共環境和安全帶來隱患?針對很多人對屋頂綠化是否影響建筑結構的顧慮,綠化工程師吳錦華建議,大面積屋頂綠化需要對樓板荷載以及排水等問題進行專業檢測和處理,最好找專門的施工公司,“普通業主可選擇生態型屋面,這種方式覆蓋土層較薄,僅5-8厘米,安全隱患小,而且技術成熟,一般屋頂鋪防水層、過濾層后就可以施工,也不存在滲漏問題。”
對于很多人擔心的高樓墜物問題,專家建議,高空風力大,可對城市綠化屋頂的高度適當做出限制,避免產生安全隱患,而業內現已培育出一種完全適應在高層屋頂生存的草皮品種。
下個月15日至18日,2013年世界屋頂綠化大會將在南京舉行。身為大會秘書長,王仙民對江蘇的屋頂綠化前景充滿了期待,“江蘇已經涌現一批尖端的屋頂綠化項目,比如南京市紫東國際創意園、鳳凰谷武進影藝宮,希望借力這次國際性會議,把民用市場做起來,讓更多江蘇人得到綠色享受。”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