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對我省新一輪綠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發出總動員?!吨泄矎V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也隨即印發。
會議和《決定》提出的總體目標是: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
專家稱,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之后,《決定》將掀起第二次綠化廣東的熱潮,開啟廣東第二次“綠色革命”。這也意味著,廣東在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已邁出關鍵一步。
注重量質雙提升力求多項核心指標領先全國
二十多年前林若老書記所領導的“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行動對廣東影響深遠,廣東因此榮獲“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的美譽。與上一輪綠化相比,新一輪綠化的起點更高、內容更廣泛、目標也更宏大,廣東生態建設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重大飛躍。
昨日,省長朱小丹在動員講話中指出,通過10年左右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為我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支撐,使美麗廣東成為全省共建共享的美好現實。
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專程來粵參加這次會議。他表示,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是全國林業建設的又一項標志性工程,為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國家林業局將為廣東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提供戰略支持,在政策資金、林業改革、林業科技、資源保護、林業碳匯、綠色富民上給予具體支持。
“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并非一句空口號,通過多方研究與論證,廣東提出了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的指標體系,明確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森林面積等量化指標,力求全省在生態建設質量、森林資源增量、生態效益總量、綠色產業總值等方面領先全國。
“廣東率先建成現代林業強省是完全有條件的。”知名林業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教授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廣東氣候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林木生長,所以廣東林業與生態建設完全有條件發展更快、做得更好!”
《決定》既描繪了綠色宏圖,也提出要分目標和分階段來逐步實現:到2015年、2017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8%、60%,森林面積分別增加到1.60億畝、1.63億畝,森林蓄積量分別達到5.51億立方米、6.20億立方米;力爭森林覆蓋率、森林年生長量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單位森林蓄積量的增幅全國最大。
實現綠化面全覆蓋五大體系構筑南粵綠色屏障
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主要抓手是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生態工程。“這些工程在生態建設中起著骨干和關鍵作用,具有造林面積大、質量高、示范帶動效應強的特點。”有林業專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決定》在原來三大工程的基礎上新增了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其主要內容是,整村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建設環村綠化帶,營造風景林、水源涵養林,在鄉村道路、公共場所、農戶庭院及門前戶后積極造林綠化,提高村莊綠化率,增加森林景觀點,構建優美宜居生態家園。
“這次專門提出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是《決定》的一大亮點。不要以為鄉村是自然的就是美麗的,現在農村臟亂差現象很多,樹不連片、質量也不高。如果從城市到鄉村都高起點搞綠化,就可以基本實現森林生態體系的全覆蓋。”陳曉陽指出。
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四大工程建設,著力形成五大森林生態體系,即北部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體系、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態安全體系、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綠地體系、道路林帶與綠道網生態體系、沿海防護林生態安全體系,構建起全省科學合理的森林生態安全格局。
它們是根據我省不同區域特點,科學構建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建設重點突出、相互協調發展的森林生態體系,為打造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夯實基礎。
“廣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一旦這五大森林生態體系全面建成,將為南粵大地構建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大大降低災害對廣東的影響。”省林業科學院院長張方秋說。
釋放林業改革“紅利” 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昨天的會議對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發出了總動員: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動員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參與,齊抓落實。要拿出當年“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的精神勁頭,要堅持全省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方針,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動員山區農民、企業、鄉賢、機關團體、青年婦女、部隊和武警官兵等廣泛參與進來,共同推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深入開展。
林業專家認為,要把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真正落到實處,除了強化政府責任和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外,還要加快釋放林業改革“紅利”。改革是推動林業發展和造林綠化的強大動力,要敢于和善于運用制度創新來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集體林權制度“明晰產權”的主體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調動了農民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和愛林護林的自覺性。下一步,要加快推進配套改革,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集體統一經營的山林股份制經營和自留山、責任山集約經營模式,進一步釋放集體林業發展潛力。
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堅持政府主導與共建共享相結合。根據《決定》,2014年至2017年,省財政新增安排專項資金19億元,用于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重點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基礎設施和保障能力建設,完善森林撫育、造林、林木良種和濕地生態補貼制度。
《決定》還強調,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積極性,組織引導全社會開展造林、育林、護林活動,形成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要把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只有真正惠民富民,才能實現生態的永續發展。”張方秋表示。
為此,《決定》提出要發展壯大綠色惠民產業??茖W規劃林業產業發展,推進森林資源科學合理利用,促進興林惠民。
■臺前幕后
廣東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昨天的會議還對《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稿的起草工作作出說明,認為這是廣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體現了廣東實現“三個率先、兩個定位”目標、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說明指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關系民生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廣東。
據介紹,省委、省政府要求制定相關文件,部署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并決定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組織,省林業廳具體負責《決定》起草工作。
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啟動新一輪綠化廣東,取得了良好開局。今年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將其列為年度重點工作。
3月份,省長朱小丹聽取省林業廳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確定總體思路和基本要求,制定一系列管用的政策文件,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
4月至5月,省林業廳全面開展專題研究,逐步明確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重點任務及政策措施。
5月6日至8日,省長朱小丹專題調研啟動新一輪綠化廣東工作情況,進一步提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確立了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總體目標,為《決定》的起草定下基調、指明了方向。
6月至7月上旬,省林業廳就《決定》初稿征求省直有關部門、單位意見建議,在省政府辦公廳的指導下,進行多次修改完善。
8月上旬,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決定》送審稿給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和各地級以上市,再次征求意見建議。8月中、下旬,胡春華書記、朱小丹省長分別主持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決定》稿。期間還召開了以“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廣東”為主題的省長與專家座談會,專家們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據副省長鄧海光介紹,在《決定》稿起草過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終立足省情、林情,對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工作舉措等主要內容進行了充分研究和周密部署,體現了實現“三個率先、兩個定位”目標、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省林業廳廳長張育文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省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會,多方論證政策措施,反復測算指標任務,充分吸納意見建議。各地級以上市和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大力支持配合,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對《決定》稿進行了補充、完善?!稕Q定》最終以省委、省政府名義正式印發執行。
■專家點評
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建設美麗中國廣東將做出表率
“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新一輪綠化的《決定》,將開啟廣東第二次‘綠色革命’,這是廣東切實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在打造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方面,將交出一份優異答卷。”知名林業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教授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對《決定》給予高度評價。
陳曉陽表示,新一輪綠化廣東,志在打造全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現代林業強省,這也為全國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他說,最近這五年,廣東的一些舉措是走在全國的前列,比如說生態景觀林帶、綠道建設等,這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為數不多的?,F在又提出新一輪綠化廣東,這意味著廣東在建設美麗中國、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已先人一步,并將為其他省份提供垂范。
“從十年綠化廣東到新一輪綠化廣東,這表明生態建設要不斷地加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既要有森林面積的擴大,綠化度的提高,也要把森林質量搞好、結構搞好。既要追求生態效應,也要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人民生活的追求。”陳曉陽稱,林業是一個基礎性生態建設,除了為我們提供林產品,更重要的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流域的治理等各個方面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他說,目前廣東林木的結構和森林的質量都需要進一步改善與提升。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啟的十年綠化廣東之后,《決定》將會掀起第二次綠化廣東的熱潮。“如果把這件事情做好了,不僅廣東的森林面積擴大了,廣東更美了,更重要的是,廣東的森林質量提高了,那么它的功能就會被更加充分得發揮出來。”
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廣東提出堅持政府主導與共建共享相結合。對此,陳曉陽認為,植樹造林是一項公益事業,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體。但也要看到,林業既有生態功能,本質上也是一種產業,要兼顧兩者,相互促進。為此,他建議,在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中,廣東要認真研究,不斷進行機制體制探索創新,理順和利用好市場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社會力量來投身其中。
省林業科學院院長張方秋: 廣東生態建設 劍指世界一流水平
《決定》提出,到2017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森林面積分別增加到1.63億畝。“單從這一指標來看,是一個很高的水平,基本達到了世界一流標準。”省林業科學院院長張方秋表示。
張方秋解釋說,綠化程度與生態建設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用森林覆蓋率的值來衡量,因為森林覆蓋率指的是森林覆蓋面積與國土面積的比值,由于地形地貌不同,不同國家、地區的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并不一致。衡量綠化程度的高低,主要看森林覆蓋面積與林地面積的對比。
“廣東的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為62%,如果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的話,那么意味著廣東能種樹的地方基本都已經種上了!已經達到了日本、韓國等世界一流國家的水平,甚至比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都要高!”張方秋告訴記者。
不過,他指出,森林覆蓋率和森林面積只是衡量林業生態的一部分,衡量生態建設水平的高低,還要考慮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單位面積儲碳量等多個指標,綜合比較。其中,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方面廣東還很靠后,這是一個衡量森林質量的核心指標;單位面積儲碳量廣東潛力很大,但目前離潛力還有較大的距離。“令人高興的是,新一輪綠化廣東,不僅有量的硬性指標,還對質的提升有明確要求。”
“如果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能夠順利實施,全部目標能夠實現的話,我相信,未來十年之后,廣東的生態建設肯定將領先全國,并將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張方秋說。
■地市反響
梅州:生態旅游帶動農民增收超20%
“林業生態是梅州發展最大的后發優勢。”昨日,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會后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梅州要抓住加快振興粵東西北戰略和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機遇,乘勢而上,變經濟后發為生態先發。
采訪中,朱澤君三次提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他認為,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的先進理念,認識上要有新高度,掀起全社會參與到新一輪綠化廣東的行動中來。行動上則需要在“封、種、管”三個字上狠下功夫:封山育林第一位,梅州的土壤土質都很好,很適宜植樹造林:要多種土生樹種和具有經濟效益的喬木、灌木,做到“林果茶竹藥油”六個結合,發展林下經濟,提升綠化質量;管理方面,要加強護林隊伍的建設,把種下的樹要管好,保護好。
朱澤君還強調,要盤活山的資源,讓村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林業生態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發展才會更有效率,才可持續。
他介紹,梅州將在葉帥故鄉五指峰下,把6個村子都變為生態旅游村,包括5A級景區雁南飛在內的眾多景區,打造500平方公里的文化生態旅游區,預計年底能夠達到接待游客500萬人次以上。在這一地區,農民人均年收入連續3年增長超過20%。其中長教村農民人均年收入兩年前才8000元,去年超過17000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