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急求:如何干掉水花生》一文,報道了沁園新村一處小區景觀池中瘋長的水花生帶來的煩惱。景觀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對水體有凈化作用,但泛濫成災后也會成為一種危害。綠化專家何志坤認為,由于江南地區的平原地勢特點,再加上罱河泥傳統的消失,水生植物的打撈機制需要完善。
環衛
今年水葫蘆特別多,日打撈量40噸
昨天,南長區水上環衛的工作人員表示,水葫蘆在這個季節快要枯死了,會從外圍河道漂進內河。這兩天進入內城運河的水葫蘆是從伯瀆港方向漂來的,每天打撈量達40噸左右。打撈后處理這些水生植物的難度非常大,因沒地方放,一般進行焚燒處理。
據介紹,到了9月中下旬,水花生也將大量出現。對于水上環衛來說,這是比水葫蘆更難打撈的水生植物,成片成片撈起來很吃力。去年有一天甚至打撈了幾百噸,把環衛工人累壞了。而今夏的高溫,讓這些水生植物長得格外茂盛,環衛已嚴陣以待。
農委
有序種養、及時打撈有利水質改善
對于水生植物對城市的影響問題,無錫市農委水產站負責人張憲中認為,錫城河道中常見的水葫蘆問題不大,因為氣溫一低,會被凍死;但水花生很可怕,會自然越冬,第二年繼續瘋長。這些水生植物會隨波逐流,有一年甚至出現了堵住泵站的景象。
這兩年,江蘇省內正在試點水葫蘆對水質的改善作用。張憲中表示,無錫從2007年開始試種,市區和宜興各6000畝,不過都是圈養的,能長到1米高,對水質改善確有作用。不過,這是人為有序種植,到了秋冬季節要派人打撈枯死的水葫蘆。
對于內河中出現的水葫蘆,很多人都說不清來源。張憲中表示,錫城用于治水的水葫蘆是攔起來的,應該不會流到內河中。同時,他也表示,這些大面積的水生植物確實對環衛、水利部門有影響,但除了在城市主干河道外,一般小河浜里的水生植物基本是無人管理狀態。盡管有人建議在一些泵站或入水口設置攔網,但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會影響調水,根本沒法設置。而且一些斷頭河浜出現富營養化后,這些水生植物無需外界種植,會自然生長。
園林
水生植物利用越來越多,無人打撈情況突出
浮萍、槐葉萍、睡蓮、荇菜……無錫市綠化管理站的高級工程師何志坤介紹,錫城常見的水生植物很多,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則是沉在水下。今年不少地方都有水生植物覆蓋整個水面的例子,前幾天惠山古鎮的龍頭浜河里也長滿了水生植物。在園林部門看來,水花生是一種惡性雜草,生長迅速,常會堵塞航道。大部分水生植物對環境友好,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任其瘋長。
據介紹,現在錫城不少濕地公園和沿湖公園都會通過金魚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來改善水質,消除水中的富營養化,降低氮磷含量,確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何志坤表示,現在的問題是無法做到定期清除。一些水生植物腐爛后沒有及時打撈,再度污染水體,等于沒有改善水質。
在長江等水流速度很快的河道中,水生植物不可能泛濫。無錫是平原地區,河水的流動和交換很少,水質的自凈化能力相對較弱。雖然以前自然狀態的水生植物也很多,但水生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并不大,何志坤認為這是和江南一帶罱河泥的傳統是有關的。以前每個生產隊都有幾條小船,把河底的淤泥撈起來做肥料,其實是一種人為的水質凈化,同時也對水生植物的過度生長有抑制作用。
在何志坤看來,關鍵是要建立一個打撈機制,定期清除過多的水生植物,而且不僅是水面上漂浮的植物,一些沉水植物也需要關注。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