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朱志紅談北京園博會古民居文化展示區設計
中國風景園林網:在"王府大宅"院落的設計中,如何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園手法?
朱志紅:古典園林的基本元素:建筑、水景、山石、植物和一些細部裝飾在"王府大宅"院落的設計中都有所體現,花園采用皇家園林風格。
我們希望能比較純粹地表達傳統的園林文化,不插入現代造景元素,不采用"新中式"那些"符號性"的建筑元素,盡量用傳統元素,比如說山石、花木、水景等配合磚雕、彩畫等建筑裝飾來進行園林設計。南坡的園林設計較多借鑒了傳統造園手法,比如說"隱"和"顯"。"隱",因為古民居展示區鄰近園博館,為了不喧賓奪主,建筑設計不突出,不張揚,平面展開布局。傳統建筑本身就比較含蓄低調,組合在一起卻很和諧。"借","因借"作為造園技法主要的美學原則,在于充分借用環境的因素。古民居展示區的院落層層遞進,高潮處恰好落在永定塔上,視覺上巧妙糅合,使永定塔成了整體氣勢表達的一部分,就像頤和園借景玉泉山玉泉塔一樣。
中國風景園林網:營造中式園林,如何融入現代的設計方法?
朱志紅:我們并不想把一些設計手法"符號化",但"創新"是現代設計的靈魂。創新可以是多方面的,也不意味著必須拋棄傳統。實際上,創新也是傳統民居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它的原動力是生活的需求,這一點跟現代的設計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在保持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應結合現代生活的需要進行創新。
中國風景園林網:展區如何將中國傳統民居文化與生態設計結合起來?
朱志紅:當大家討論生態設計時,總是談及新技術、新理念。比如通過新材料、節能設備、給排水系統來展示生態營造。我們認為生態設計重視的是理念而不是概念形式,不光局限于新材料和新技術。其實,不做概念化的炒作,順應環境特點做最好的選擇,這本身就是生態設計。例如在對山水環境的利用中,不大改大建,減少非必要工程,因為任何工程本身都是對資源的消耗。
另外,傳統民居強調自然采光、通風,推窗就是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生態的建筑形式,如果再加上額外的自然風循環設施,反而是種浪費。在古民居展示區的設計中,我們加大了徽派民居院子的建筑尺度,使通風采光更合理;園區的雨水直接排入園區南部的現狀排洪溝中,最終進入永定河,既恢復了干涸的河床,也降低了排水的成本。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