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曲家何仿日前去世,享譽中外的《茉莉花》,正是他采集、整理了六合民歌鮮花調改編而成的。六合被稱為“茉莉花之鄉”,但種植的茉莉大多是從外地引種的。
幾年前,南林大植物學博士許曉崗在六合成立了茉莉花產學研基地,致力于培育野茉莉家族中的彩色樹種和常綠喬木,希望它們有朝一日能成為行道樹。
經過選種培育后的野茉莉,枝葉茂密、香味濃郁,它們能否站上南京街頭?南京市園林科研所副所長劉彩霞建議,可以先在特定路段試種,效果好的話再在市區推廣。
“野茉莉在南京生存沒問題”
3年前,許曉崗在六合馬集鎮掛職鍛煉期間發現,當地金牛山上有不少野茉莉種的高大喬木。他帶領學生到廣東、河南、安徽等地收集種子,帶回南京培育,發現這些種子落在地上就能萌發,而且和其他灌木或小喬木類的茉莉不同,野茉莉的植株至少能長到七八米。
人工培育的茉莉花屬于熱帶或亞熱帶植物,低于3℃就活不了,野茉莉家族是否也對環境有很高的要求?“野茉莉很適合南京的土壤和氣候。”許曉崗解釋,以六合為例,野茉莉在金牛湖風景區生生不息,“不存在不適應的說法。野茉莉屬于亞熱帶或溫帶的植物,并不十分怕冷,在南京生存沒問題。”
許曉崗和他的學生們通過繁殖技術對這些樹種進行改良,使它們具備枝葉濃密、遮陰的效果。目前,他們正在進行產業化生產,一棵成年野茉莉樹上采集的枝條在一年三個生長季節中,可以繁殖出600個新的植株。為了培育出更優秀的成員,許曉崗率領的課題組正在進行無性及種子繁殖研究,“把花朵更大、更香的野茉莉種類嫁接到速生、高大的野茉莉上,滿足行道樹對樹形、樹冠的要求。”
專家:應用在公共綠地更合適
在南京,帶香味的行道樹不多。“最常見的,要數廣玉蘭和白玉蘭了。”劉彩霞說,但這兩種樹更多的是和其他樹種混在一起間種。香樟帶有清香,但在南京的生長效果并不好。“香樟屬于南方樹種,不耐寒,枝條比較脆。”至于桂花樹,1995年曾在河西進行過試種,但當時爭議很大。“因為桂花味道香甜,開花季節市民爭相采摘,一來損壞樹木,二來存在交通隱患。”劉彩霞說。
那么這種野茉莉能作為行道樹嗎?“可以先在小區或基地試種,如果效果好的話,再大面積推廣。”劉彩霞說,“如果要應用到道路兩側,首先要滿足行道樹的需求:分枝點高,枝葉茂密。此外,還要考慮防止采摘、交通安全等因素,否則還是建議應用到市民廣場、景區、居住區等公共園林綠地更合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