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資源工程重點實驗室落戶黃島
中科院青島植物資源工程重點實驗室日前落戶黃島區。該實驗室主要從事瀕危植物引種研究、基因庫建立、種苗繁育和產業推廣,將在該區藏南鎮藏馬山區域內實現對不同氣候區的瀕危植物引種馴化和遷地保育,計劃三年內建成山東省內最大的國家級植物開發工程中心,填補國內瀕危植物綜合培育的空白。
據介紹,該項目前期已在藏南鎮建成3000畝景觀植物產業化基地,引種馴化、遷地保育植物共計60個科、154屬、600余種、85萬株,培育和獲得了1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在此基礎上,該項目計劃三年內建成六大科研中心,即景觀植物資源保藏中心、種質創新中心、種苗工程繁育中心、產品產業化銷售與物流中心、產業教育與培訓中心、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利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擁有的原生質體培養、基因工程、實生選種、航天育種、離子注入育種等現代生物學技術,對青藏高原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特色裸子植物、宿根地被花卉等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進行引種馴化、遷地保育,形成傳統育種技術和現代分子手段有機結合的育種技術體系。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世界首個植物干細胞銀行在深圳成立
世界上首個植物干細胞銀行25日在此間舉行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衛星會議之一的“釋放植物智能:植慧科技系列平臺發布及簽約儀式”上成立,同時成立的還有植物干細胞(深圳)研究院和深圳創新藥物研究院。【詳細】
長三角地區觀賞植物資源及色葉植物應用
色葉植物是綠化城市、美化庭院、香化環境、凈化空氣的重要植物材料,其觀賞價值是由樹木的形狀、枝、葉的顏色,花朵、果實的形狀和顏色以及香氣等因素構成。因其種類繁多,花期不一,習性各異,園林規劃進行植物配置時必【詳細】
中科院:北半球高緯度地春季碳匯溫度響應機制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利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大氣CO2濃度觀測數據、遙感數據、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碳循環模型,并結合大氣傳輸模型,系統分析了過去30多年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生態系統春季碳匯對溫度響應的動態變化及其機制。【詳細】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開展極危植物水松研究
日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極度瀕危植物水松綜合保護項目獲得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資助立項。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負責,將聯合越南與老撾共同保護該物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