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設計院總規劃師炮轟古宅先拆再建
作為國務院1986年批復的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如果能夠讓人們傳統記憶中的泉城濟南繼續散發歷史魅力成了越來越多的濟南人關心的問題,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泉城規劃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名城所所長張兵表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行注重真實信息,同時應該采取小規模漸進式的保護模式,摒棄簡單的“仿古一條街”。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真實信息
“很多人顧名思義的再說我們這個地方特別有歷史、特別有文化,但如果沒有歷史街區不能叫歷史文化名城”,在張兵看來,在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大規模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歷史文化街區直接遭受到了嚴重破壞,很多歷史文化名城中的街區都以各種非常粗暴的形式在改動,使得歷史文化名城的載體變得越來越單薄。
張兵認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首先應當保障可以體現所在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真實性信息。隨著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問題越來越從最早建設性的破壞慢慢演變到開始注意到要保護,很多地方并不十分明確保護街區恰當、正確的方法,把改造和對環境的整治當成了保護。
在很多城市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拆除原來的建筑統一新建仿古一條街是并不鮮見的做法。張兵覺得,仿古一條街使得真實的傳統建筑都不存在,使得歷史文化街區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它的真實性。
“傳統建筑都不存在使得歷史街區喪失了真實性,都存在又無法在功能上適應新城市的發展”,這樣的矛盾使得仿古一條街的做法一直處于爭議當中。“我們的建筑長期失于維護,完全保留原來凋敝的狀態,它對現代城市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張兵表示,有的歷史街區由于失于維修變得越來越破舊,老百姓既看不到它的前景,又不愿意自己去修理,于是就出現了寧可租出去收一點租金也不肯去修理的困境。
摒棄“仿古一條街”
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城市,需要變化和演進,在這個過程中植入新東西的時候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容忍度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
張兵介紹,當前一個難以破解的題目在于對歷史街區新發展中,在用新的整理和新的功能植入時,政府往往采取的是指揮部的辦法,“指定幾位領導兩三年把這些干完,他到處籌措資金”,這樣的方式導致歷史文化街區永遠沒有自然演化的過程。
而當對歷史文化街區采取整治辦法的時候,又必然導致全盤拆掉,然后建設一套仿古的東西。張兵認為,對于簡單仿古一條街的做法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中應當摒棄。
張兵表示,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真實性保護中,應當強調原材料原工藝,在改造和整治的過程中,不要用大規模處理老建筑建設新區的方式,否則“歷史文化街區全都是被你翻蓋過的東西,很顯然這個地方的真實性就是不存在的”。
小規模漸進式保護模式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廣東珠海:將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日前,《珠海經濟特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昨日起實施。珠海市法制局和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辦法亮點、背景、意義等作了解【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