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啟用“法網”為濕地收復“失地”
一項旨在為濕地收復“失地”的大規模執法調查,正在新疆的“三山兩盆”展開。這是當地立法保護濕地以來,首次針對破壞“地球之腎”的專項“嚴打”行動。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廳證實,為遏制破壞濕地資源違法行為的高發態勢,近日,新疆各縣市林業部門同時啟動了“打擊破壞濕地資源專項行動”,計劃于2014年1月結束。
自治區林業廳自然保護區和濕地管理辦公室稱,這一專項行動將通過打擊破壞濕地資源行為,掌握破壞濕地資源事件的最新情況、特點和規律,及時為遭到破壞的濕地收復“失地”。
新疆位于亞歐大陸腹地,是中國最干旱的區域之一,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三大山系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的濕地總面積超過148萬公頃,其中面積大于100公頃以上的濕地就有435個。
林業部門的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初,新疆擁有的濕地面積超過280萬公頃,此后,濕地面積不斷萎縮;目前,只剩下60多年前的一半。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人口增長、水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以及環境污染等原因,當地濕地面積銳減。
為有效保護濕地資源,2012年7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為依法打擊各種破壞濕地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2011年,新疆林業部門利用1年時間,在“三山兩盆”展開大規模調查,全面掌握了新疆濕地資源的“家底”,為科學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濕地提供了統一、完整、準確的基礎信息。目前,新疆已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3處,國家濕地公園11處。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