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城市的軟實力,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作為豐富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內容,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為多姿多彩,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及愉悅心情等精神層次的追求,保證了城市可持續和諧發展。但是,我國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在提高人們生存質量、豐富城市內涵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需要尋找合適的路徑解決這些問題。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千篇一律,缺乏濃厚的地區特色。現在我國很多地區的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普遍追求高層建筑、追求現代化、豪華設施等。有些地區明明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卻沒有在環境設計上體現其獨特性,沒有融合當地特色的城市形象建設,很難做到人與歷史、自然的和諧,更使得城市形象和面貌大打折扣。有些城市原先的整體設計明明很簡單自然、返璞歸真,但因學習大城市的建筑風格,走豪華奇異之風,哥特式屋架、羅馬雕塑、拜占庭屋頂、雅典裝飾等的確博人眼球,現代化的設備設施也的確在城市建筑中大放異彩,但缺乏地域特色、割斷歷史文脈、沒有風格的設計使得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缺乏靈性,難以讓人印象深刻。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中人們參與力度不夠,缺乏公眾認同感。在城市形象建設考慮的諸多因素中,以人為本的精神層面尤為重要。人民群眾是城市真正的主人。無論是市政設施設計、城市規劃,還是建筑設計、綠化設計,都應該注重聽取群眾的意見。只有獲得民眾認同感的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支持和參與,才能使群眾對家鄉的自豪感、認同感進一步增強,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增添城市的魅力。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受城市監督管理機制制約,難以達到整體協調統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水平已日益成為城市綜合實力考核的指標之一。而城市監督管理機制作為城市管理水平的核心組成部分,管理部門過多、管理模式分散等問題,一直制約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據一些設計人員反映,因為市政部門管理道路交通、園林部門管理城市綠化等,分散化的管理給設計的整體協調帶來了難度,使得藝術靈感受到切割,難以達到整體協調統一。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改進的必要性
改進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是滿足人們精神層次追求的必然選擇。人是一個城市的主導力量,改進我國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可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在視覺、聽覺、觸覺、心理等方面得到滿足。如果我們在改進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中,將人的需求滲透進每一處細節,例如人們在居家購物的同時,能夠因公路旁的綠色植被而神清氣爽,能夠因綠化和設施建設使購物更具趣味性等,那么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的幸福感、自豪感將大大得到提升。
改進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國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它能夠充分發揮城市的各大功能,滿足并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在環境設計上切不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尤其是一些沙塵暴比較厲害的地區,應充分發揮綠化地帶的作用,如此不僅可防沙綠化、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還將保障人們的生活品質,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改進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是促進地區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途徑。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因為巧妙地融入了當地的特色習慣及文化內涵,有利于對人們的精神進行教化。人們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藝術,增加審美情趣,保持舒爽的心情,這種文化與文明的傳播還將進一步增強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帶動地區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改進路徑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使其舒適、富有人情味。人是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唯一感受者,我國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應注意將藝術、自然、人文協調融合,以滿足人們的心理、精神、物質、行為規范等諸多需求為最終設計目的。在設計理念上,要注意空間的層次與立體組合,要符合大多數人的空間審美感受。比如做西安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時,就應考慮到其傳統建筑與人文環境在突出古城歷史特點的同時,融入當地民俗文化與歷史文化,將藝術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滿足西安人民精神文化高層次的追求。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應充分考慮將城市功能需求與城市文明需求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現代城市的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城市規劃和構圖設計的問題,而是將城市功能需求與城市文明需求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環境設計中注重人文主義精神的滲透,在注重藝術環境整體性的同時注意空間的多樣性。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城市化進程的可持續性發展,是關乎一個城市的人民的生活質量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全面提升的問題。
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應充分考慮經濟性及環保性原則。我國城市形象建設與環境藝術設計要秉承“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原則,即兼顧經濟性及環保主義。切不可將城市形象建設看成是隨心所欲的“后花園”,為了個人的政績和暫時的商業利益,砍掉本地樹種換國外進口名木、肆意開山造地、過于追求超震撼力的標志性建筑等,而應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考慮永續發展,最小限度地擾動自然,盡最大可能地保留農田、原生態的公園、濕地、森林,萬不可讓和諧、樸素、大氣的原生態之美漸行漸遠。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程啟明:新時代 新思考 新征程
7月17日上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成功舉辦的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學術交流會上,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程啟明以《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為題發表演講,分享了新時代背景下對設計藝術發展的新思考。以下為演講【詳細】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
西藏受保護濕地面積超430萬公頃
西藏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根據西藏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現有8公頃以上的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詳細】
天津研究制定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
昨天,天津市先后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