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格:標準化衛星城是解決中國大城市病的良方
2014-05-14 08:45:00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具體來說,首先應該先把大城市切成六七個健康的衛星城市,然后再把人口和功能部門往外劃分,否則單純遷人口和功能部門都是搞不好的。因為任何城市都需要人口支撐,而人口需要合理的基礎配備,這樣才可持續。所以我今天也強調,首先第一件事要敲定人口。不是說今天把大城市多出來的300萬人口直接搬進新的微型城市,而是先將微型城市現有的人口和基礎設施調整匹配,例如人口有三十萬,你先給三十萬做好基礎配套服務,那么做得好的話,人口就可以增加到六十萬了,那么再做配套,再遷移,逐步推進北京減負,同時也對新城市有一個合理的城市規劃。
這樣一個城市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大小不等的成員。每個衛星城市可容納兩三百萬人口。而每一個衛星城市都需要進行配套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大學等等。那么在朝陽區的民眾就不需要整天跑到海淀區去辦公和學習了。因為他生活上的需要在他本身居住的區域就已經得到滿足了。這樣做首先可以解決交通問題,其次會把北京變成一個低碳的城市,最后將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
總的來說,我認為解決內部的問題就是解決外來的問題。先對城市進行一個系統化的規劃,而不是建立副中心。沒有系統化的規劃,我們并不能認為北京的副中心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記者:您的意思是,先以劃分區塊為基礎,然后再向外擴展。先解決內部問題,再設置副中心。
劉太格:其實跟家庭一樣,要整體化規劃,最關鍵是先把人口分攤好。北京目前的塞車以及霧霾問題就是由于城市系統問題,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副中心長期的作用可能也是不大的。其實我也是醫生,不過我的病人是城市。這句話是有含義的。中醫跟西醫差別在哪里?西醫是治標不治本,中醫是治本,治本病就會好了。規劃要治本,現在中國的城市規劃就是存在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記者:剛才您說了北京這樣超大城市建立副中心的看法,那么對于目前中國整體的城市規劃還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劉太格:首先,城市規劃要做得好,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項目工程。如果沒有系統的規劃,只關注項目工程,是無法解決交通、基礎設施這些系統化問題的。而且,交通跟城市規劃是分不開的。但如果你只是考慮交通,把路布了,而沒有考慮怎樣把這個交通帶到商業上,這個系統就不完備了。政府、企業在實施方案的時候,需要自己全面了解方案。城市的功能要完善,尤其是商業中心要匹配。
其次,政府應盡可能地完成項目,方案出來之后,必須要尊重這個方案,而且要有一定的延續性。城市規劃是嚴肅且高度系統化的工程,我覺得這一點很多地方政府認識不夠,總是以為城市建設就是項目,從國外引進先進理念后,沒有正確應用這些理念,這本身需要從系統角度來考慮。當然有人會說有時間限制,希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把系統工程做好。其實在總體規劃系統工程的那一年,其他工程項目照樣可以推動。可是,當系統方案完成以后,地方領導一定要了解這個方案的原則在哪里,要重視這個方案,而且今后的工程要根據這個方案來,這個決心我覺得還不是很明顯。
城市建立標準化模型便于政策實施 同時應保留好小城鎮的歷史文化遺產
記者:從中央政府的思路看來,保障性住房和城鎮化是兩項重要工作。請問您怎么看待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和保障房的發展狀況?
劉太格:目前中國有關公共住宅的政策太多了。保障房、廉租房、拆遷房等等,這樣的話,相關負責機構就很多。新加坡為什么公共住宅做得好,就是因為新加坡只有一個公共住宅政策。所以你在一個衛星鎮里面,人均收入多樣化,把居民都放在一起,這個社區就變成綜合性的。里面的配套是供大家用的,所以就比較齊全。而且,在這樣的社區里面,需要服務的人也是高低不等,各個階層都有。目前,中國領導很希望解決住房問題,可是現行政策本身有很多障礙。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