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園林系統為綠化植物“輸液”抗旱
鑒于去年的大旱天氣,武漢園林系統已提前進入抗旱模式,為城市綠化系統植入新型防旱滲漏管,打通“喝水”通道,保衛城市“綠色幸福”。
業內人士稱,武漢今年苗木需求前所未有,由于本地難以自給,八成依賴外地供應,僅武漢至少有上十億元的花卉苗木采購資金流向省外。
去年,武漢經歷了60年一遇的干旱天氣,僅園林系統8月份抗旱用水累計就達3.7萬噸,主干道行道樹平均每天得澆水一次。
盡管如此,依然有上萬畝行道樹受旱,受旱最嚴重的銀杏樹有近800株出現干枯、落葉。
汲取去年的經驗教訓,在武漢園林科院所專家“支招”下,青山區園林綠化隊決定今年率先實驗給綠化帶土壤打孔,暢通植物“喝水”通道。同時,青山區在去年冬季補種的近200顆行道樹樹根旁植入新型防旱滲漏管也將在今夏抗旱工作中派上用場。
東湖花木城營銷總監羅濤認為,武漢城市綠化每年至少潛在市場30至50億,其中,至少30億流向外地,“湖北本地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武漢黃鶴樓景區周邊立體整治見成效
2018年5月4日,再登黃鶴樓,蛇山風景如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