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困境與啟迪
政府積極引導與支持
記者走訪了被譽為“新中國電影搖籃”的長春電影制片廠(簡稱長影),其對建筑的保護和成功再利用,就是政府引導、企業開發的典型范例。
始建于1939年的長影老廠區地處長春市中心,原為偽滿映畫協會株式會社。老廠區早期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被評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老廠區大門緊鎖,周圍布滿電網,“高墻里拍電影”,充滿神秘感。如今,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影將早期建筑改造成為集長影博物館、長影電影院、開放攝影棚、音樂廳等為一體的電影文化聚集區,并向公眾開放。
老廠區改造項目共投入資金約6億元,其中長影自籌約60%,各級政府扶持約40%。長影集團總經理畢述林說:“老廠區的改造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同時也是長影不等不靠、努力開拓的結果。長影人有自己的文化自覺,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醒得早,因此也早受益。”
記者看到,免費向公眾開放的老廠區人氣十足,白天不少游客到廣場中央的毛主席雕像前拍照留念,傍晚不少周邊居民到廣場中散步納涼。今年5月剛剛對外營業的長影電影院上座率也很高,非休息日晚間也有五到六成的上座率。長影集團總經理助理張霽紅說:“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改造后的長影向公眾敞開了大門,給參觀者帶去一種親切感、自豪感,也帶動周邊形成一片文化地標。”
無獨有偶,甘肅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也取得了成功。記者實地采訪看到,由國家作為投資主體、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甘肅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占地10.28平方公里,分為礦山景區、主題公園和礦業歷史文化長廊等部分。這里用聲光電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了白銀礦山的開采歷史、重現了礦區開采情景,增加了不少觀眾互動環節。由于注重前期規劃和宣傳,綜合運用了多媒體互動展示手段等,位置偏僻的礦山公園仍吸引了相當數量的科研工作者和不少集體參觀者。
采訪中,專家和企業人士均表示,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成功案例離不開政府的“牽線搭橋”,離不開政府的引導,以及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的支持。
“有故事的”商業地產和工業旅游
國內外一些成功經驗顯示,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在工業遺產保護與開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企業將保護與商業開發相結合,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在保護工業遺存文化風貌的同時,也為自身的商業開發賺取了可觀收入。
位于長春東盛大街的萬科藍山項目,是原吉林柴油機廠所在地,這里制造了中國第一臺坦克及船用柴油發動機等。2009年經多輪競價,萬科以10億元拿下占地約22.8萬平方米的該地塊,規劃建造藍山項目。
記者看到,萬科藍山建筑立面是簡約、理性的德系風格,社區中保留和修復了部分工業舊址建筑,現代建筑融合了紅磚墻、銹鋼板等老工業材質。臨街的一片富有俄式風格的老廠房建筑群,記錄著上世紀50年代的紅色歲月,萬科將其完整保留,建成兼具歷史與時尚感的商業街。
萬科藍山客戶經理李洋告訴記者,萬科團隊專程遠赴德國,考察了魯爾區在城市規劃上的理念和做法,特聘了德國專業設計團隊,建造出融合工業歷史底蘊與現代城市時尚的高品質社區。
記者在現場看到,萬科利用吉林柴油機廠吊裝車間建成吉林柴油機廠歷史文化展覽館,陳列著吉柴國營636廠從起步到鼎盛、轉型等各個時期獨具特色的機械設備。購房者要先參觀展覽館,了解柴油機廠的歷史,然后再進入售樓處觀看樣板間和沙盤。記者在項目現場遇到的看房者,也紛紛表示十分欣賞這一適當保留了工業歷史的開發模式。除了商業地產開發,探索工業旅游也是不少企業對于工業遺產再利用的選擇。
記者在中國一汽集團展覽館看到,展覽館采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充分展現了一汽集團的發展歷程;在紅旗汽車展覽館,各種年代、各種車型的珍貴紅旗汽車,實物陳列。一汽檔案館高級管理專家馬富文說,一汽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有諸多展覽館和博物館,一汽集團的一些生產線也是參觀線路,在這里可以看到一輛完整汽車的生產全過程。這些都是很好的工業旅游資源,是展示一汽輝煌歷史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的重要窗口。
據了解,類似的工業旅游還包括山西第一家動態展示傳統醋文化和現代老陳醋工藝流程的東湖醋園、有著亞洲最大地下模擬礦井的中國煤炭博物館等。
政府助力 企業發力
采訪中,一些業內人士和政府官員均認為,當前,保護和再利用工業遺產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保護是前提,開發是趨勢,“活化”是核心。
一方面,企業自主開發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從創意到實施等一系列問題上,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往往更加專業,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劃定保護開發紅線。吉林省文物局局長金旭東認為,古代遺產方面,社會資本的進入可能會有較多問題,但對于工業遺產等新型遺產而言,探索社會資本進行保護和開發,是一種比較好的途徑。
另一方面,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的進入,推動國有企業在保護和開發工業遺產方面率先垂范。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傅佳欣教授舉例說,水井坊集團、吉林通化葡萄酒廠等,都把原來的酒窖保護得很好,因為這是企業的“活廣告”。但對于那些已經破產企業的工業遺產,國家暫時沒有資金投入的話,可以考慮引進社會資本,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
傅佳欣說,當前我國很多企業家開始重視文化建設,他們“有意愿,創意新,人脈廣”,同時企業家也希望打造個人的品牌價值,這時如果政府出面引導,企業家會欣然接受,節省公共資源,增加社會財富。
同時,一些業界人士也表達了各自的希望。萬科藍山策劃助理陳彥柱說,目前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缺乏統一的政策法規,一些地區缺乏規范性、專業化的規劃設計。企業需要政府在保護范圍、改造程度、技術配套等關鍵問題上,明確細則,實現講原則、持底線、有秩序的開發。
重慶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張鳳琦認為,保護工業遺產,政府首先要做好規劃,使之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切實加以落實;其次,資金方面,各級政府要把工業遺產保護的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三是措施有效,保護工業遺產的措施不能是權宜之計,而應提供一種長期的、細致的、可持續的有效保護。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