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紅豆杉屬保護遺傳學研究獲進展
紅豆杉屬植物因含有抗癌化合物-紫杉醇而聞名。在喜馬拉雅地區,由于過度開發和采伐等原因,致使一些紅豆杉自然居群消失殆盡。紅豆杉野生種群的保護引起了有關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組先后對紅豆杉屬物種界定和演化等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近期在喜馬拉雅中部地區紅豆杉屬植物的保護遺傳學研究中又取得新進展。
在李德銖、高連明研究員和michaelmoller博士的指導下,昆明植物所尼泊爾籍留學生ramc.poudel博士等選取喜馬拉雅中部分布的三種紅豆杉屬植物即密葉紅豆杉(taxuscontorta)、南方紅豆杉(t.mairei)和喜馬拉雅紅豆杉(t.wallichiana)為研究對象,通過樣帶調查、居群遺傳學和生態模擬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估算了三種紅豆杉的徑級結構,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并預測了氣候變化和生境喪失對3個物種野生居群的潛在影響,進而深入探討了該地區紅豆杉屬植物的保護策略。
通過對徑級結構的研究發現,三個紅豆杉物種的居群并不穩定,并呈現極低的幼苗更新速率;而葉綠體dna和核微衛星數據則顯示他們的遺傳多樣性較低,遺傳分化顯著和自交嚴重;基于生態模擬的結果則預示,到2080年,該地區紅豆杉屬植物的潛在分布區將顯著縮小并向北移動。
關于三個物種遺傳變異和多樣性在空間上分布差異的成因,研究認為,除了受近期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外,還可能與其在各個種分布區邊緣,不同的演化歷史和各自分布區不同的氣候歷史等因素有關。該地區部分紅豆杉屬野生居群的數量已衰減到無法可持續更新的地步,因此需要在物種和景觀層面上采取協調一致的全方位保護行動來可持續地管理該地區瀕危紅豆杉屬野生居群。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紅豆杉有望成為北方園林骨干樹種
在業內,提起紅豆杉,很多人都會想到郝玉彬,因為他致力于紅豆杉種植和研究多年,已經成為業內知名的紅豆杉專家。【詳細】
關于組建“紅豆杉大健康、炭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項目建議書...
關于推進中國新時代組建“紅豆杉大健康、炭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項目建議書【詳細】
江西公布首批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
今年2月,江西省林業廳組織開展了第一批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申報工作,經現場勘查、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省林業廳確定公布第一批6處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詳細】
廣東韶關:4棵“植物大熊貓”紅豆杉遭剝皮
近日,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新谷村委會嶺頭自然村,4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慘遭不法分子剝皮,瀕臨死亡。事情發生后,當地政府和林業執法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取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