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規院副院長李迅(中):談“生態規劃”
CHLA:對于生態城市規劃,我們國內目前的進展?
李院長:
生態文明,被提上議程
談到我國生態的進展,我們其實不敢說是一種進展,只能說我們在向生態文明方面努力前行。中國這三十年的城市發展,走的是低成本高速擴張的道路,廉價的農民工、廉價的土地資源和不計代價的環境資源,成為了擴張的基礎要素,在此期間,資源環境勢必付出很大的代價。那么,基于我們對于這樣的工業文明的反思,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十八大開始引起高度的重視。
我們現在走生態發展道路,有一部分原因是迫于國際壓力,如氣候變化、能源方面等國際上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是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國,美國是第二大國,因此,對于全球來說,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的拐點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中國,國家面臨的國際壓力是巨大的。前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中國表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去年表示,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而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中國表示,要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堅決”這一詞語,體現出中國政府一個負責任的承諾與態度,更加體現生態文明緊迫的發展趨勢。
除了國際上的壓力,促使我們走向生態文明也是社會發展的轉型。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是資源稟賦而決定的。否則,我們的資源是無法持續的。對于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認知過程,在國內經歷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剛剛提出的時候,一部分人認為這是限制中國發展的"陰謀論"。但之后,人們逐漸意識到人均資源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的走歐美發展之路??茖W發展,并不是限制發展,而是要在與自然協調的基礎上,發展增加財富。
在探索中踐行綠色生態
雖然之前提到我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的一個重要拐點,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在思考這種評判的公平性。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中國政府舉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在一個宴會上,都是富人來參加,當宴會進入尾聲時,食物已所剩無幾。此時,中國、印度兩個窮親戚剛來到會場,兩個國家各自只喝了一杯咖啡,最后宴會主人說要AA制,倆個人自然覺得不公平,便要去后廚房找吃的。的確,按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來看,我國是最多的,但若按人均計數或歷史累積量來衡量,那么事實可能并非如此,我們可能不會是排放量最多的國家。當然,這些也只是為了讓我們在國際上多爭取一些公平性的對待,并不能成為托詞。我們還是需要優化,需要調整。我們也希望盡量在2035年左右,能夠提早到達拐點。做到在GDP上升的同時,能源消費反而是在下降的,特別是對于化石燃料的使用。
對于現在我國的生態發展現狀,生態的理念已經建立,人們開始反思過去,開始思考轉型,思考轉變原有的發展模式。在中國80多個城市已把低碳、綠色作為城市的發展目標,但真正實踐的卻未必有那么多,大家還是在一種努力探索過程中。
中國雖然在探索中,但生態發展也不完全落后。“生態城市”概念在197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到現在也就只有40年的時間。而對生態的反思、對工業文明行為的反思,起源于美國卡爾遜《寂靜的春天》一書,距今也就是50年的時間。當時很多人說她是瘋子,但她卻給世人敲醒了一個警鐘?;诖耍梢钥闯鰧τ谏鷳B文明的理論研究,現在全世界都還是在探索的階段,都在努力讓口號變成現實。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北大演講時說,影響21世紀人類的有兩件大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科技發展,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手機測定黃金周的人流量等;另一個是以中國為代表的城鎮化發展,中國城鎮化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而新型城鎮化對我們國家城市發展理念提出3個城市概念要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形成資源信息共享,同時,讓綠色城市成為人性本質的最終回歸。
經歷了原始,走出了農耕,當工業文明讓我們的環境不堪重負時,人類在反思。生態,不只是一味的添花種草,而是要遵循生態系統的規律:共生、循環、協同。物質不變,能量守恒,垃圾得到全部循環利用,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綠色之城,更是生態文明的根本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打破春天的寂靜,還城市以四時花香,萬壑鳥鳴。
“專訪中國城規院副院長李迅”還將推出下篇,敬請關注!
相關鏈接: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