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綠意盎然”
近日,淮安市盱眙縣官灘、桂五、河橋、淮河、黃花塘、明祖陵、鐵佛、王店、維橋、興隆10個鄉鎮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加上已命名的6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該縣已經建成16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建成比例超過80%。此外,自2002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以來,該縣已獲得國家級最佳生態旅游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等30余項生態殊榮。
其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的南京都市圈城市并不在少數。盱眙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馬鞍山的“綠色廊道”等都成為“綠色”南京都市圈的構建因子,為南京都市圈蓋上“綠色圖章”。
盱眙縣內國家級生態鄉鎮占比已超80%
近日,盱眙縣又添10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自此,該縣19個鄉鎮中已有16個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占比超過80%,未來將實現國家級生態鄉鎮全覆蓋。今年,該縣還通過了省級生態縣驗收,目前處于整治階段,國家級生態縣的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之中。
記者從該縣生態辦了解到,在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啟動之前,該縣未能建立起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過去,一些河溝、塘壩里的垃圾很長時間里都無人發現、清理。如今,該縣已經建成、落實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檢查這類衛生死角,保證環境的整潔。該縣生態辦總量科科長陳衛峰說:“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工作是一項惠民工程。創建過程中,我們建設起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居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就更舒適了。”
發展生態旅游,荒山變“寶山”
記者從盱眙縣旅游局獲悉,南京游客是該縣旅游的主要客源。不少南京游客喜歡在節假日自駕到盱眙,來個“盱眙一日游”,而盱眙最為吸引南京游客的就是優良的生態環境。陳衛峰說:“我們通過整治荒山,再交由市場建設、運營,衍生出一系列鄉村旅游點。比如玉皇山、月亮山、石馬山等,都是利用了生態整治成果,從荒山變成了‘寶山’。”
盱眙玉皇山原是一座荒山,缺乏自然植被,一直用于開發玄武巖。五六年前,該縣開始治理玉皇山,成效明顯。如今的玉皇山上滿是果林,包括葡萄、梨、桃等水果,并衍生出旅游采摘項目。今年,玉皇山又推出了漂流項目,建成了漂流基地—玉皇山游樂園,形成了集瓜果生產、生態觀光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點。該縣旅游局朱志霞說:“現在玉皇山配套很齊全,南京游客上午到了玉皇山通常是先玩漂流,中午吃個飯,下午再到果園里采摘水果,晚上駕車回南京。”
都市圈城市“綠意盎然”
綠色環保一直是南京都市圈發展的熱門主題,像盱眙一樣注重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城市并不在少數。
根據《馬鞍山市綠道總體規劃(2013—2020年)》,馬鞍山將從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區出發,將馬鞍山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通過綠帶連接起來,使綠道成網、景觀相連、景隨步移、人景交融,打造生態、休閑、宜游、宜行的綠色廊道,創造最佳的人居環境。從去年馬鞍山的經濟數據來看,馬鞍山高耗能產業低速增長、低能耗產業高速增長,城市經濟增長方式開始顯現“綠色增長”的趨勢。
多年來,滁州市一直在推行“綠色滁州”。該市清流河公園、南湖公園、龍蟠河公園、市民文化廣場、豐樂亭公園和一條條道路、一個個小區已綠樹成蔭、花草成坪。同時,該市利用西澗湖、南湖、北湖、內城河、清流河等水系截污、拆遷、依水建綠,做“活”水文章,建設山城相擁、水城相映、綠城相依的城市綠地系統。該市相關工作人員說,滁州的城市建設將加強城市文化、內涵、人文、歷史等元素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合理布置亭、廊、景石、園林小品、花卉等,推進節約型綠地建設。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東方園林:生態環保雙布局 千億園林龍頭起航
公司是國內園林生態領域的龍頭企業,已擁有生態園林、市政公用、環境環保等領域多項高等級資質,目前專注于水生態環境治理與固廢危廢環保兩大業務。公司目前收入利潤體量、市值規模均遠超園林同行,與環保龍頭碧水源相當,但預期業績增速要比碧水源高。【詳細】
加強京津冀生態環保協作 建低碳綠色家園
消霾、治污、除塵、降噪、垃圾分類……這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日常關切,也是北京“十三五”期間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日前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本市將加強京津冀生態保護協作,打好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詳細】
東方園林向生態環保全產業鏈轉型
面對傳統園林業務放緩,短短3個月時間里,東方園林(002310)砸下30億元相繼收購5家環保公司股權,涉及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著眼長遠發展,未來兩年公司還將在環保行業內做200億元的并購,然后再用兩年時間投資100億元對收購公司進行新建和技改工作【詳細】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居民生態保護意識悄然改變(圖)
11月24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召開會議,正式授予濟南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是我市開展“六城聯創”工作以來,獲得的首個“國字號”榮譽,標志著我市“六城聯創”工作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