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特大城市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國務院上周發布《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重設城市等級格局。這一《通知》連日來引發各地政府和專家的高度關注。
省城鎮化和城鄉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小卉表示,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調整,將有利于鼓勵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優化發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更好地實施人口和城市分類管理,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破解當前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江蘇6市“特大”難保
城市規模劃分新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類型由4類變為5類,增設超大城市,且將小城市和大城市劃分為Ⅰ型、Ⅱ型兩檔。
這其中,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而此前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為:市區(不包括市轄縣)的非農業人口總數,100萬人口以上即為特大城市。
按照“老杠杠”,我省特大城市有8個: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南通和徐州。而根據新標準,江蘇能躋身“特大”之列的城市將急劇減少。
統計部門表示,省內13個省轄市除南京外,其余都含有地級市、縣,這12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該怎么計算,暫時還沒有定論,不過,根據2013年年末各市市區常住人口數據,大致也能推測出各地城區人口規模:2013年年末,我省市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只有南京和蘇州,南京659.12萬,蘇州546.83萬,這兩個城市也很可能繼續保住“特大”的稱號,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徐州6市市區常住人口從354萬至130萬不等,摘掉“特大”的帽子幾無懸念。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新型城鎮化,必須更加精確地指導城市發展,城市因此需要細分。“大家都‘特大’了,好比滿大街都是‘五星級酒店’,那就只能建‘六星級’了。”
“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還是20多年前制定的,當時的城市化率不到27%,而且城市規模普遍較小,普遍發育不足。”陳小卉說,伴隨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江蘇一些縣級市的人口都已超過100萬,顯然,舊標準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城市發展需理性定位
公眾曾對“建設成為國際化特大城市”的口號耳熟能詳。“扣”上“特大”帽子的城市,往往予人資源配置好、投資環境優、房價高的印象,“不可否認,城市層級越高,獲得的資源也越多,政策性扶持也更強。”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坦言。
從此前各地發布的中長期城鎮規劃看,也均依所在舊標準提出了較為宏大的特大城市目標。像安徽、湖南到2015年分別有6個特大城市,河北規劃至2020年有8個特大城市,福建提出到2030年有6個特大城市……江蘇是城鎮化先導區,在2012年出臺的相關規劃中,我省曾計劃到2015年有11個特大城市。
但新標準提高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上下限,這也意味著很多地方的城市發展規劃需要重新調整布局。
“城市發展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沒必要突飛猛進。城市的地位并非由人口多來決定,世界上一些知名城市如瑞士的蘇黎世、德國的法蘭克福等,人口并不多,但卻結合自身特點和區位條件,找到了自我發展方向,贏得了知名度。”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精確分檔后,便于分類施策,不同層級、不同規模的城市,應有不同的定位并出臺不同的政策等,有助于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有序。
陳小卉也說,部分城市因規模過大已出現了“城市病”問題,部分城市因資源枯竭等緣故出現衰退,多數城市因快速增長出現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新標準更能適應當前城鎮化實際要求,幫助各城市依據自身市場條件、資源條件、社會特點來重新定位。
“對江蘇而言,核心調控還在蘇南地區。我們做過一個分析,蘇南70%的外來人口來自蘇北,30%來自安徽、河南等省份。蘇南3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就應限制人口,因為已經無地可用了。相比較而言,蘇中和蘇北還處于增量發展的階段,戶籍準入門檻可以放得低些、土地供應政策也不那么緊縮。”
“特大”切忌貪大求全
“城市就像‘金字塔’,底座越大,高度越高,將來南京的城市中心將不止一個新街口,河西、南京新城區域也將成為新中心,這對于吸引投資有利,教育、醫療的配套也將更加完善。”談及“特大”,南京市規劃局宣傳處處長彭俊認為。
“但不是為了特大而特大,必須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南京市規劃局總規處處長王耀南說,如果延續之前粗放的發展模式,追求所謂的“高增長”,那很多“底線”就守不住了。比如環保的底線、公共服務供給的底線等等,“任何發展都有極限,城市到底應該發展到哪一步,需要科學的考量”。
記者注意到,正因此,最新版《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2020年)》已修正了人口目標,此前設定的市域總人口目標是1060萬,現已下調至960萬。
“這是經過測算的可控的目標,人口再往上增長,就會超出城市承載力,城市病也會愈演愈烈。”王耀南表示,新標準將引導南京進一步改變發展方式,比如控制建設用地盲目擴張的狀況,減少低效用地的占用,原來簡單的土地增量規劃也要變為存量與增量并重,土地過度使用的地區則要減量控制。產業功能因此也要調整,不再僅僅依靠現有土地擴張帶來經濟增長。
蘇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相秉軍也表示,城市的發展應切忌貪大求全,吸納的人口數量、產業規模應與其實際的可承載量相符合,尊重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2007年版的蘇州城市規劃已提出了控制人口、轉型發展的思路,主要是從產業著手轉型。當前又擬定了新的城市發展戰略要求,未來會進一步從土地存量中挖掘潛力,抬高戶籍、購房門檻等或許也將成為調控的手段。”
陳小卉說,特大城市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加強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必須摒棄開發區模式,轉型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城市不需要再引入更多的人口。”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