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花園城市”
“花園城市”是一種理想的規劃社區, 英國城鎮規劃者埃比尼澤·霍華德首次在他的《明天:通往社會變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和闡述了這一理念。他的城鄉融合設想、對于綠地和人口密度控制的強調,如今已成為郊區和城市規劃不可或缺的內涵。
霍華德在19世紀末提出這一理念是為了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當時歐美城市在經歷了工業革命的爆發式增長后都被沉重的人口壓力和堵車問題所困擾。為了解決農村空心化和城市無序增長的問題,他提出建立一系列經過規劃的小型城市,這些城市同時擁有都市生活的便利和鄉村的自然條件。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 霍華德設計的主要特征包括五點:一、私人購買環形邊界內的大塊農業用地;二、一個緊湊的城鎮被一個寬闊的環形鄉村區域包圍;三、城市內有居民、工業和農業;四、限制城市規模并防止城市蠶食鄉村環片;五、城市土地的增加值用于城市自身的福利。
霍華德的理想花園城市將建在一片約為24平方公里的農業土地上。來自士紳階層的一小群人買下這片土地,這個集體會保留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城市收入完全來自土地租金,用于支付貸款和城市日常運轉。民營工業將被鼓勵租用城市的土地。城市土地總量的一小部分會用來建造供三萬人容量的低密度住宅區,而大部分土地會用于農業和娛樂休閑。
“花園城市”的核心是一個花園,周圍一圈布置市政和文化設施群,包括市政廳、音樂廳、博物館、劇院、圖書館和醫院。六條主要街道會從市中心輻射向遠郊。城市會按照同心環的區域規劃,從核心向邊緣看去有公園、購物中心(包含植物園)、住宅區和工業。主要交通道路沿同心環和半徑分布。
霍華德強調,這種城市的實際布局規劃取決于它的選址。1903年,這位城市規劃的先驅者看到了他的理念成真。當時在倫敦北48公里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花園城市,它的名字叫“萊切沃斯”。按照霍華德原則建立的這個城市隨后蓬勃發展,于是在1920年,第二座樣板城市,“威爾文花園城”在附近拔地而起。
見證了自己的夢想從藍圖成為現實,1928年霍華德在威爾文花園城去世,然而他的花園城市思想卻長盛不衰,深深影響了世界各國的城市規劃實踐。
二戰后在許多歐美國家興建的新城鎮,包括德國、芬蘭、德國、蘇聯和美國,都似乎能夠見到“花園城市”的痕跡。這些國家都選擇在現有城市外圍建立全新的社區,其中芬蘭赫爾辛基都市圈的達比歐拉(Tapiola)堪稱“花園城市”的新時期典范, 以兼具高度社會發展水平和優美自然環境而聞名于世。
就在今年三月,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宣布在倫敦東南方向興建該國第三座花園城市,以應對住房短缺的問題,“花園城市”仍然是該國政治家、建筑設計師和城市規劃者談論的熱點話題。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王浩:自然山水園中城 人工山水城中園
王浩認為,目前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載體推進區域發展,例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肮珗@城市”統籌了以上所有理念,但還沒有成熟的經驗【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