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參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塑造
你為什么選擇留在深圳?是因為它可以更好地賺取去他鄉的旅費,還是因為它比其他城市有更活力、更豐富的表情?可能你沒意識到,在每一天經過的街道,每一次走過的創意園,每一屆參加的雙年展,都有不同模樣的深圳呈現在眼前,而在這背后,恰恰是藝術讓這座城市有了不同的觀感。12月13日,一場名為“趣城·藝造城市”的論壇在華僑城創意園T館舉行,在深圳市規劃國土資源委員會城市設計處的支持下,主辦方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邀請了藝術家、規劃師、建筑師、文化機構和知名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怎樣把深圳變得更有趣。
作為由市規土委發起的“趣城”計劃的一個分支活動,“趣城·藝造城市論壇”的出發點很簡單:希望整合社會資源與藝術資源,為致力開展藝術項目的企業及從事城市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提供共同協作的平臺,讓藝術家們能夠真正介入城市公共空間的創造,為深圳描摹出更人性化、更有人文情懷的樣子。在上周六舉行的首屆論壇上,“藝術家如何介入城市”和“藝術創造城市”被列為討論主題,數十位來自各個領域以及跨界的藝術家、設計師、規劃師、企業紛紛給出了自己理想中深圳的模樣。
藝術要進入公共空間,就需要參與、互動和身體體驗
在深圳的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多是雕塑,無論是深南大道邊上的那群“羊”,還是市中心公園的“萬福樹”,它們的存在更多時候是一個個“視覺謎團”,公共性無從談起。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要怎么定義?在上午的分論壇上,主持人深圳市公共藝術總監孫振華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公共藝術,是在公民社會的前提下,體現了參與、分享這樣的價值觀,能夠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同時也可以用雕塑、繪畫、壁畫等各種形式加以完成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
那城市需要怎樣的公共藝術?剛剛從美國歸來的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春堯舉了幾個經典案例:“千禧公園有11個公共藝術項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云門’,也就是人們常在圖片上看到的那顆‘大豌豆’。這個公共藝術作品為什么經典?就因為它有非常強的互動性。它光滑反光的表面映現了芝加哥城市的天際線,游客可以像哈哈鏡一樣在那里拍照、互動,擺各種姿勢,而雕塑中間的拱形空間又可以供游人穿過,由于形體特點和光線折射的原因,弧頂還讓人產生了一種無邊無際的時空幻覺,《盜夢空間》里就運用了‘云門’的場景。”在劉春堯看來,當藝術想要進入公共空間時,需要參與、互動和身體體驗,只有做到這三點,藝術才能有效介入公共空間,讓觀眾在藝術家營造的場所樂于停留,對作品產生共鳴。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認為現今中國城市的公共藝術之所以會出現很多怪誕的現象,“其實是沒有辦法擺脫二元對立的局面,一定要把地方和全球、傳統和現代對立起來。而公共藝術在這種結構中,必須要超越作為文化遺產的藝術,也必須超越作為政治表征的文化競爭,如果我們不能超越,那么我們就沒辦法進步”。
政府應該在藝術家的創造活力與市場的自發需求之間鋪軌道
在當天下午“藝術與規劃”的分論壇上,政府在城市公共藝術領域應該扮演的角色也被拿到臺面上討論。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黃衛東認為:“一個人要面對多樣化的城市表情,他才愿意留下來,這個是和規劃有關的,如果我們意識不到這些人的需求,以及在塑造城市空間的過程中賦予藝術創造性,那么我們塑造的就是蒼白的城市。”而該院拓展中心主任郭晨則直接指出:“現在政府規劃應該要往后退,不能再按著藝術家的腦袋去搞公共藝術,而是應該在藝術家的創造活力與市場自發的需求之間鋪就軌道。”
郭晨認為,在十年深圳雙年展以及華僑城創意產業園等的熏陶下,深圳市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對公共藝術有需求的階段,“最明顯的例子,以前在深圳給人家送藝術活動的門票會覺得沒用,現在大家都覺得是好東西”。而在這種背景下,政府規劃要做的事情,不能再走用行政手段去決定藝術的活力和取向的路子,“而是應該往后退,在藝術家與有需求的公共、商業項目之間鋪就軌道。我們現在辦這個論壇,其實也是想最后做成‘公共藝術的廣交會’”。
當天,主辦方還特意邀請了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華僑城創意園等企業相關負責人來到現場,與藝術家一起探討“藝術與運營”的話題。據華僑城創意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杰透露,目前華僑城已經吸引了近300家藝術與設計等領域的企業在創意園進駐,過去十年OCT在公共藝術推進上也形成了系統做法,相繼推出了“一人一世界”、爵士音樂節等諸多公共藝術項目,而去年的第五屆深圳雙年展,招商局蛇口工業區也通過引入多種藝術形式成功地把3個月的雙年展活力延長至一年。郭晨透露:“事實上,深圳類似華僑城和招商局的企業正在越來越多,他們在營造城市公共空間時有藝術需求,而藝術家的創作也要有載體實現,政府要做的就是在這中間鋪就軌道,讓他們自發地聚在一起。這樣公共藝術才發展得下去,不再圈在小圈子里,整個城市也能成為一個藝術的大展場。”
互聯網時代,年輕藝術家介入城市有了第三條路徑
在當天的“趣城·藝造城市”論壇上,共有近十名年輕藝術家被邀請到現場,而他們的創作與理念則突破了前輩們對公共藝術的看法。作為深圳新銳藝術文化促進會會長、知名涂鴉藝術家,80后李昱昱認為:“過去的公共藝術實際上給人的參與感不是很強,頂多給人摸一下,被接觸到而已。實際上在互聯網時代,你的藝術作品應該給人家去參與、去體驗。我們還是要把它平臺化,讓更多藝術形式可以進來,讓大眾來參與,去傳播,把自己的藝術做大,擴大影響力,最終打造城市名片。”這幾年,李昱昱在深圳參與的藝穗節、泳池派對、光涂鴉、圣誕老人入侵等項目也確實達到了這種效果。同樣作為80后的跨界藝術家,陳睿也認為當下藝術家要以一個更扁平化的方式更直接地介入市場,這樣才能更直接得到社會回饋,也可以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年輕藝術家的觀點給了孫振華新的啟發,他認為在這些年輕藝術家身上可以看到社會給公共藝術家提供的第三條路徑。“過往藝術家可能就兩個選擇,一是積極響應政府、響應主旋律,二是跟體制對抗。但現在年輕藝術家開啟了第三條路,更多地進入市場、民間的立場,淡化意識形態,追求藝術青春、時尚、好玩的價值,即便不依靠政府,靠大眾也能生存下來。”其實目前在深圳,隨著民間社會組織包括公民社會的興起,很多年輕藝術家并沒有走傳統的公共藝術的途徑,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介入城市問題。青年藝術家張凱琴在白石洲城中村發起的“握手302”社區藝術項目,就把藝術的創作中心植入到普通民眾的生活空間,深深扎入草根,而中國街舞領頭人王闞發起的“演舞會”,直接憑借草根自發的力量,也辦成了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街舞大賽,并在年輕人當中成功推廣了街頭文化。
除了在介入方式上更扁平化、更直接,年輕藝術家也非常注重傳播效果,并借此擴大藝術的影響力。在當天的論壇上,幾乎每一個年輕藝術家都借勢推廣了自己藝術項目的微信平臺,而在平時的項目運營中,他們也十分重視收集公眾反饋。關于這一點,李昱昱的觀點幾乎很好地代表了年輕藝術家對公共藝術傳播的看法,“我們消息的發布,一條一天就可以有幾十萬的閱讀量,這個時候它就不單單是擺在展館里的雕塑而已,而是大家都知道你們在做這個事情,會因為你們而覺得深圳這么好玩,繼而都參與進來,互動碰撞,這些藝術手段可以改變我們的城市,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出名”。
青年藝術家藝術項目
1.“握手302”:給孩子保留一份城中村生活記憶
這里的302指的是目前深圳最大、人口最為密集的城中村白石洲上白石二坊49樓的302室。據項目發起人張凱琴透露,這個12平方米的小房間如今一個月的租金是960元,“項目做一年即使失敗了,我的損失也不至于讓我傾家蕩產,于是我們就開始了在302里面的藝術探索”。這個藝術項目起源于這樣一個契機:擁有2000多棟農民房的白石洲被列入今年的“城市改造”計劃,幾萬租戶即將面臨拆遷的問題,但由于白石洲的地理優勢,住在里面的居民愿意堅持到最后一刻。
自從“握手302”進駐到白石洲,它就完全嵌入了城中村的日常生活。從今年3月開始,每兩個周末的下午,302室都會舉行“紙鶴茶話會”,小房間里里外外布滿了紙鶴,屋子里斟上幾杯清茶,大咖和小屌絲們在一個平臺上互相對話、侃侃而談,探討各種城市話題。
當然,“握手302”把更多的關注點還是放在了城市的下一代身上。項目利用城中村室內、室外的空間先后發起“moremusic創意音樂會”、“白石洲游樂園‘兒童戲劇工作坊’”,把在白石洲居住的孩子們帶到了深圳雙年展,帶到了劇院,帶到了城中村的廣場空間,繼而又舉辦“物戀白石洲”、“白石洲超級英雄”等活動促進城中村居民交流,還創造性地發起“白鼠筆記”,讓藝術家長期居住在302感受城中村生活。發起人張凱琴希望,多年以后參加過這些活動的孩子們和居民,能通過“握手302”這個項目,回憶起他們在城中村生活的那些有趣的日子。
2.“演舞會”:街頭文化也是健康的文化,能讓“草根”找到自我
戲稱自己是做街頭文化“體力勞動者”的王闞,十年前就發起了一個比賽———“演舞會”。今年“演舞會”已經連續辦了九屆,第一期是200人來,收500元的門票,今年是2500人來,門票也變成了260元。十年來王闞一直想改變人們對街頭文化的負面認知,“我知道這個社會對街頭文化是有偏見的,覺得大家可能是不務正業,或者有挑釁的東西在里面,在我看來其實街頭文化是非常健康的文化,能讓草根的孩子找到自我,也找到方向”。
十年之中王闞遇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的獎金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報名的隊伍有130個隊,哪怕你拿了央視的冠軍,或者是街舞界的大腕,來到現場也必須買票進場。今年邀請的十幾個國家,有很多都是自費前來的。”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沒有錢來,來了也沒有錢活動。之前就有一支來自昆明的隊伍,實在沒錢去住酒店,就在比賽場地旁邊的公園露宿了兩個晚上。
“街舞為什么可以讓我這么一直執著地做下去,因為我覺得這些參賽者都是草根的孩子,他們沒有很顯耀的出身,也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卻靠自己技藝的修行,也可以有資本在社會上立足。我認識很多小孩,沒有讀過書,他們通過街舞的歷程,讓他們可以周游列國,英語也不輸給別人。”
今年“演舞會”選擇蛇口工業區的大成面粉廠作為主賽場,這個被城市遺棄的建筑被改造成主賽場、副賽場、街頭集市和餐飲,煥發了非常年輕的重生活力。接下來,王闞打算把“演舞會”的規模繼續做大,這個完全由草根發起的中國當前最高水平的民間街舞大賽,勢必會給深圳帶來更青春的吸引力。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公共空間,觸手可及的生活之美
喜歡一個城市,是需要有理由的。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詩意,從望江樓到浣花溪,從萬里橋到武侯祠,腳下每走一步,都有詩人吟誦的回響。有的人喜歡這個城市的美食,從春熙路到寬窄巷,從玉林小區到撫琴小區,有格調非凡的精致筵【詳細】